网站公告:
球盟会-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全国服务热线:400-023-4588
搬家必读NEWS
当前位置: 球盟会 > 搬家必读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把兰考县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打造全国县域治理“三起来”样板总体方案及3个专项规金博体育划和行动方案的通知
添加时间:2024-02-29 04:33:22

  金博体育《把兰考县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打造全国县域治理“三起来”样板总体方案》《推动兰考县“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专项规划和行动方案》《推动兰考县“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专项规划和行动方案》《推动兰考县“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专项规划和行动方案》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兰考位于我省东北部、西距开封45公里,是焦裕禄精神发源地、习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县域治理“三起来”提出地。2020年1月,习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指出,“推进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2021年6月,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兰考调研时强调,要坚持以领袖嘱托为引领,把县域治理“三起来”作为各项工作的总纲和根本遵循,把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

  为贯彻习重要指示精神,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把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作为兰考实现跨越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兰考实现更高水平借力发展、借势提升,加快打造全国县域治理“三起来”样板,特编制本方案。

  本方案注重通过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增强兰考高质量发展的外部推力,“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3个专项规划和3个行动方案注重强化兰考自身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1+3+3”方案(规划)共同构成各有侧重、互为支撑、有机协同的政策体系。方案(规划)近期至2025年,中期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2050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布局建设19个城市群,培育一批以特大城市为中心、1小时通勤圈为半径的都市圈,形成了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引领城市群、城市群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动力机制,推动县域融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版图是顺应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期间,我省规划建设郑州都市圈,推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持续提升,郑州、开封率先由一体化进入同城化发展阶段。兰考位于郑州中心城区100公里辐射半径内,兰考南站至郑州东站高铁车程半小时,具备深度融入郑开同城化发展的客观条件。兰考地处“黄河最后一道弯”,与郑州、开封同处黄河南岸,地脉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融,当地人民群众对融入郑开同城化发展愿望强烈。近年来,兰考持续弘扬焦裕禄精神,深入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充沛,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升,2017年在全国率先脱贫,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80亿元,增速位居我省县域前列,位列全省县域制造业30强,连续两年入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实现了由省际交界县向新兴经济增长中心的转变,具备联动周边地区更好支撑郑开同城化发展的现实基础。

  推动兰考在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中实现跨越发展,加快打造全国县域治理“三起来”样板,是践行领袖嘱托、强化标杆意识、主动谋求作为的担当需要,有利于树立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典范,引领全国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守为民情怀、保持“三股劲”、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时代需要,有利于进一步发掘焦裕禄精神的时代内涵,为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是落实“三新一高”、勇做排头兵、交出优异答卷的出彩需要,有利于探索脱贫地区突破发展的河南路径,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是以区域谋县域、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均衡发展的战略需要,有利于深化跨区域空间协同治理创新示范,打造同城化高质量融合发展共同体,为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指导思想。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总纲和根本遵循,以全面同城发展为引领,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推动兰考与郑州、开封规划布局衔接、基础设施互通、产业协同互补、要素高效配置、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将兰考打造成为县强民富、近悦远来、独具魅力的全国县域治理“三起来”样板,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兰考篇章”。

  ——筑牢丰碑,红色赋能。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将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转化为推动兰考打造全国县域治理“三起来”样板的强大精神动力。

  ——以人为本,增进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让郑州、开封、兰考三地居民在同城化发展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改革创新,开放融合。打破“一亩三分地”固化思维,坚持运用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改革精神、创新办法、市场机制,突破行政区划藩篱,以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以开放推动合作共赢,充分释放改革创新的叠加效应。

  ——彰显特色,引领未来。充分发挥郑州、开封、兰考各自的独特优势,在推动规划共绘、产业共建、交通共联、生态共保、文化共兴、服务共享等方面,找准定位、各扬所长,相向发展、共出重彩。

  ——远近结合,抓好当下。前瞻30年看问题、谋对策,着眼长远发展、绘好一张蓝图,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建设节奏,推动在点上集中突破,形成面上带动效应,以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为支撑,推动快速破局起势。

  (三)战略定位。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通过把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为兰考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外部推力和战略红利,同时也为郑开同城化拓展发展空间、增添精神动力,围绕将兰考打造成为全国县域治理“三起来”样板的总体战略目标提出“三新一高地”的具体目标定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高地。让焦裕禄精神永放光芒,用人的精神谱系感染人、激励人,充分用好用活丰富的红色资源,引导人们走进红色旧址遗址,激发追寻初心之路,感悟理想信仰之光,让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薪火相传,把兰考建成闪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耀眼光芒的精神高地。

  ——全国共同富裕县域新样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更加协调、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更加优化,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强县富民走在全国前列,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全国县域示范。

  ——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新示范。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为关键,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全国县域改革创新新典范。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通盘谋划和顶层设计,充分赋予改革探索空间,推进改革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形成制度新供给,注入发展新动能,为全国县域改革创新发展提供新范本。

  1.到2025年,兰考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郑开同城化先导标志性项目建成,同城化体制机制取得突破并形成先进经验,对外辐射能力初步形成,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强。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650亿元以上、8万元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0亿元,税收达到4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8.5万元/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8∶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幅度超出全省平均水平。

  2.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兰考,拼搏、开放、生态、幸福“四个兰考”全面建成,高水平融入郑州“1小时经济圈”,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提前2—3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发挥更大引领作用。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30亿元,税收达到10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6万元/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1.3∶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7%。

  3.到2050年,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兰考,率先实现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乡发展深度融合、产业发展高质高效、交通体系四通八达、公共服务优质普惠、人居环境优美和谐、共同富裕全面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高地国际影响力充分彰显,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的重要县域窗口,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典范县。

  (一)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的总体格局。坚持极核带动、轴带辐射、组团布局、多点支撑,将兰考全域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充分发挥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开封对兰考的辐射带动作用,突出重要综合交通廊道“主动脉”功能,围绕“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民生福祉普惠共享区、沿黄绿色生态共保区、综合改革集成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强力推动兰考连汴融郑、提级扩能,统筹区域内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打造“串珠式、网络化、集约型”空间布局,构建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的“一区一带两廊多点”总体格局。

  “一区”即郑开同城化东部示范区。包括兰考全域,将其与郑开同城化南部示范区、北部示范区一道,共同打造成为支撑引领郑开同城化的三大核心引擎片区。

  “一带”即黄河生态文旅带。依托横贯东西的黄河生态屏障,将郑开沿黄生态带向兰考段延伸,推动兰考与郑州、开封共同开展规划设计,统一标准体系,整合沿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生态资源,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样板。

  “两廊”即北部科创走廊和南部产业走廊。北部科创走廊:以郑开沿线的创新平台、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为依托,以郑开科学大道为东西主轴,推动兰考向西深度对接融入郑州、开封科技创新链条,积极承接郑开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构建科研成果从平台到中试到工程化、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打造分工合理、协同联动的高能级创新走廊。南部产业走廊:夯实先进制造业基础,延伸高端服务业链条,推动优质产业资源集聚发展,强化兰考和郑州、开封的优势产业协同、衔接互补、错位发展,引导技术、成果、人才、资金等经济要素自由流动,激活产业走廊发展新动能。

  “多点”即发挥兰考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智慧家居、民族乐器、绿色食品、会展服务、研学旅行、现代农业等产业特色优势,培育形成多点发力、多业并举、多元融合的发展格局。

  (二)郑开同城化东部片区核心区布局。在兰考县域内选取适建空间充裕、生态和基本农田约束较少、对外交通快捷便利、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片区,设立30平方公里左右的特别合作区,积极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兰考与郑州、开封协同共建,重点在园区管理模式、区域联合招商、利益分享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集中布局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落地建设一批显示度高、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

  锚定“全国县域治理‘三起来’样板”总体目标定位,以焦裕禄精神凝心铸魂为引领,聚焦关键环节抓实抓细重点任务,推动兰考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融入郑开同城化发展。

  (一)推动焦裕禄精神凝心铸魂。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挖掘黄河文化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感染力和凝聚力的人精神家园,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高地。

  传承赓续红色基因。持续发扬焦裕禄同志“三股劲”,建设焦裕禄精神教育体验基地,打造焦裕禄精神研学经典线路。持续提升焦裕禄干部学院办学水平,加强新思想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和案例开发,完善高品质党性教育培训体系,深化焦裕禄干部学院与中央党校和浦东干部学院等交流,推动兰考与郑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加强合作研究。支持创建全国青少年思政教育基地、全国红色研学基地。

  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推进黄河大堤和黄河故道申遗,协同开展黄河文化遗产资源挖掘整理工作,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加强毛主席视察黄河纪念亭、界碑等黄河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加快打造黄河文化交流重要目的地。深度融入郑汴洛世界级文化旅游带建设,完善沿黄湿地公园和绿色廊道体系,建设黄河湾风景区。支持参与“中国黄河”国家形象宣传,积极举办黄河文化节等重大节会,建设东坝头中国治黄故事讲述地。

  推动文体设施共建。支持美术馆、博物馆等联动共享,鼓励公共文化交流合作。推进共建国家级沿黄体育赛道,联合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促进文化体育信息资源共享,鼓励郑州、开封大型文旅企业在兰考投资,打造国家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谋划高能级文旅项目和品牌,共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焦裕禄精神弘扬工程。推进焦裕禄纪念园改扩建、研学中心保护项目,支持建设国家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加强焦裕禄干部学院与中央党校和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等机构的交流合作,定期举办县域治理“三起来”学术研讨会。深化兰考与郑州大学焦裕禄精神研究中心对接合作,开展“焦裕禄精神”“二七精神”内涵研究。持续提升焦裕禄干部学院办学水平,支持焦裕禄干部学院在郑州设立分院。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支持建设黄河安澜博物馆、铜瓦厢古渡口游览区,举办中国治黄故事展览与中国兰考·黄河文化节,发展黄河红色传承游,打造沿黄特色精品线路。有序推动兰考黄河生态廊道沿线万人整体搬迁,加快兰考县休闲旅游度假区、省级黄河地质公园等重大项目落地。

  文体事业协同发展工程。支持区域内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联动共享,加快推行文物景点“一票通”。鼓励公共文化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区域全民阅读、群众艺术普及、特色文化品牌交流互动等活动。支持区域文化体育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堌阳音乐镇、堌阳桑蚕文化园、红庙镇田园综合体、建业田园综合体、“渔果三营”田园综合体等文旅项目。支持建设区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打造统一的文旅宣传品牌和形象。

  (二)推动基础设施融网。推动兰考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全面融入郑州、开封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提升支撑保障能力,形成区域互联互通、布局合理、管理协同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一张网”。

  构建便捷通达交通网络。建立多层次、立体化、跨区域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快菏兰高铁建设,积极谋划兰考经杞县、通许、尉氏至郑州南站高铁,强力推进区域内S312、郑开大道至兰考等高快速路网扩容改造提升,规划布局兰考通用机场,推进公共交通服务同城化。深入开展规划研究和项目前期工作,适时推动城际铁路S2线东延至兰考。

  完善能源水利设施体系。统筹能源设施布局,加强城乡增量配电网建设,深化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示范,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体系,完善能源互联网平台,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协同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加快实施郑开同城东部供水二期工程,形成以黄河水为主、南水北调水为补充的优质安全的地表饮用水供给保障体系。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金博体育、千兆光网建设,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北斗应用、网络安全、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和智慧应用超前布局、协同发展,推进城镇基础设施改造和智能化升级,率先实现全域5G基站全覆盖,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设“5G+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推进城市治理、公共管理、政务服务、空间地理等领域信息同城化。

  交通互联互通工程。推进菏兰高铁经杞县、通许、尉氏、航空港南延至郑州南站。推动郑开大道东延高架快速通道至兰考、新曹路至汴兰大道提升改造,推动实施S312东延至兰考和G240、S218、S216等国省道改造项目。规划布局兰考通用机场,开通兰考至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快线,支持建设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异地航站楼。推行郑州、开封、兰考公共交通一卡互通、联网售票一网通。

  能源安全保障工程。深化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示范建设,新增集中式风电50万千瓦、分散式风电5万千瓦、分布式光伏35万千瓦、生物质天然气产能2800万立方米以上、地热集中供暖面积100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绿氢”示范项目,创建省制氢基地示范点,新建4座以上9.6兆瓦的储能电站。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工程。推进郑开同城东部供水二期工程,实施老牛圈和二坝寨引黄调蓄、黄河兰考段清淤、东坝头控导、四明堂险工改建加固、堤沟河(二级悬河)治理和改建加固等防洪工程。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兰考大数据中心建设和云技术改造,优化政务外网,加快数据中台“数纽”建设,谋划建设开发区数字化管理平台。推进黄河大道南延、车站路西延、考城路西延等智慧主干道和阳光大厦、焦裕禄纪念园等智能停车场建设,对裕禄大道、中山大道、济阳大道、朝阳大道、黄河大道等道路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

  (三)推动产业体系融链。发挥兰考产业比较优势,推动与郑州、开封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打造跨区域制造业产业集群,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构建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打造高能级产业载体。设立特别合作区,加强跨区域产业合作,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大区域战略地区,打造河南产业转移优先承接地。以“亩均税收论英雄”,加快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僵尸企业”处置及闲置工业用地盘活行动。

  优化先进制造业布局。开展现代家居提质升级行动,支持家居龙头企业向服务端延伸,完善“原料供给-成品制造-集成智能转型-市场推广”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打造辐射全国的绿色家居产销一体化基地。聚焦高效节能装备、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装备等,引进龙头企业,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以智能终端、智能制造装备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兰考区域物流枢纽提级扩能,建设兰考县综合物流园区和冷链物流园区,积极发展仓储、电商、商贸、冷链等特色物流产业,谋划推进兰考与郑州、开封等物流枢纽连接。探索设立服务“三农”的消费金融公司、兰考发展基金,持续优化金融基础设施,拓展农业保险业务,推广普惠金融“兰考模式”。推动兰考与郑州、开封联合搭建区域展示平台,依托智能家居、绿色食品、研学旅行等本地优势产业,创新发展会展服务。

  加强联合招商引资。打通招商数据库,共享招商引资数据,共同制定城市发展机会清单。发挥兰考比较优势,搭建联合招商平台,针对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共同策划举办系列品牌招商活动、招商大会和合作论坛。

  高能级产业载体打造工程。推进扩区和规划修编。加快光大科技园、能源产业园、健康产业园、富士康科技产业园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先进制造业布局优化工程。建设家居配套生产基地,加快推进金纬仑智能家居、河南恒大家居联盟产业园二期、兰考县名门木秀家居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依托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格林美二期、立邦固废处理等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链向金属冶炼、加工等后端延伸。培育节能环保设备和材料生产制造等相关配套企业,打造百亿级资源循环与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推动兰考与郑州无水港等关键物流枢纽连接,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冷链物流园区。推行同城化结算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向上级争取更多的信贷资源向兰考倾斜。深化推广“一平台四体系”普惠金融“兰考模式”,将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打造成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示范区。支持建设河南省乡村振兴农业保险改革试点县。支持区域农博会、家博会等展销会、博览会在兰考举办,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展览项目。

  招商引资共享工程。制定兰考城市发展机会清单,推动招商引资数据共享。推进兰考招商窗口建设,开展区域系列品牌招商活动,举办针对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的招商大会及合作论坛。

  (四)推动科创资源融汇。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兰考融入郑开科创走廊建设,围绕优势领域培育创新载体,强化创新资源要素引育能力,打造一流创新环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推动科创载体共建。依托智能制造、智能家居、农业育种等方面的创新优势,将兰考打造成为郑开科创走廊重要创新节点。探索“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器+产业基金+高端智库+产业联盟”模式,推动郑州和开封高校在兰考建设“飞地产业园区”,支持兰考龙头企业与郑州和开封科研机构合作组建联合研发中心金博体育、行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支持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大兰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力度,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打造特色农业自主创新示范区。

  强化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实施创新龙头企业提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完善企业创新引导促进和梯次培育机制,持续加大扶持力度,聚焦优势领域扶持龙头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完善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

  推动科创成果转化。实行重大创新需求面向国内外“揭榜挂帅”攻关,在农业新品种选育、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跨界融合等领域实施一批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强化战略性产品供给。围绕主导产业,组织实施创新引导计划项目,引导培育一批精准对接科技需求的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完善科研人员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和各类人才下沉服务基层一线的政策机制,提高在兰考的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

  科创链条搭建工程。建设郑开科创走廊兰考功能区,重点聚焦产品创新、应用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链条后端领域,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科创链条。依托郑开科创走廊建设,适时组织举办兰考宣传推介会。

  科创载体共建工程。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在兰考设立应用类学院,省农业科学院在兰考设立分院,推动中国移动在兰考建设乡村振兴数字研究院。推动兰考龙头企业与郑州和开封高水平科研机构合作组建联合研发中心、行业研究院、共性技术平台,创建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35年实现大中型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平台全覆盖。推动郑州和开封高等院校在兰考建设“飞地产业园区”,支持兰考参与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中心等国家级孵化器联合孵化工程,加快建设兰考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创造园等双创载体。

  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工程。争取到2025年兰考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00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家,培育创新龙头企业3—5家。

  (五)推动对外开放融势。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引领,依托郑州、开封开放载体平台和通道优势,创新兰考对外合作模式,塑造开放合作新优势,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县域经济。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工程、战略性基础工程,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依托企业服务港,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完善重点企业“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和重点问题“点办理、批处理”机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探索“一照多址、一证多址”企业开办经营模式。持续开展整改专项行动,争取营商环境核心指标进入全国一流行列。

  创新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推动兰考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服务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最大限度汇聚高端要素,激发开发区创新创造活力。支持建立与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机制,深化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为重点,布局建设一批国际合作产业园。共同推进区域“虚拟口岸”建设,完善“属地报关、口岸放行”功能。依托陇海铁路兰考货运站,融入郑州国际陆港体系。

  深化拓展开放合作。依托菏兰高速铁路,强化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对接合作,打造省际交界区先进典范。抢抓豫沪、豫京合作战略机遇,创新文化、旅游、教育、农业、工业、科技等多领域、多层次开放合作模式。

  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工程。支持建设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点县,打造“无证明城市”,探索实施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打造24小时办事大厅,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技术,构建多层次、多维度办事大厅,实现24小时“不打烊”。

  高水平开放载体建设工程。支持建立与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机制,加快与郑州片区、开封片区联动融合,复制推广创新经验。以保税仓起步,逐步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争取海关在兰考设点。谋划推进兰考多式联运陆港建设。

  区域合作提升工程。支持谋划建设上海飞地经济园区,推动兰考文化创意产业“飞地”孵化器建设,打造文创产业基地和文旅产业展示窗口。深化兰考与中节能、中信重工、国电投、中电建、中广核、光大等大型央企以及豫资集团等省属国企合作,共同推进兰考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兰考与郑州、开封共同举办招商引资大会、博览会等高水平开放活动。

  (六)推动公共服务融享。以均衡普惠、整体提升、区域共享为导向,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和重点领域,创新合作共建模式,提升区域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优化义务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小学进镇区、中学进城区,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推动兰考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加快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和校长职级制改革。鼓励采用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结对帮扶、开办分校等方式,引导郑州外国语学校等省内外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兰考与郑州、开封优质中小学校共同研制线上教育技术标准与课程大纲,建设一批面向社会共享开放的优质网络课程。争创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吸引国内高水平大学在兰考办学,支持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在兰考合作设立研究院(所)。

  探索同城医疗合作模式。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符合条件的县级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支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在兰考设立医疗分支机构,建立医联体、会诊及转诊“绿色”通道。加快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共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夯实基层医疗卫生“网底”,构建区域一体化卫生应急和联防联控综合信息平台、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数据交换平台,推动急救信息共享和网络联通。

  构建互通互认的保障机制。构建标准统一的医保信息结算系统,推行医保“一站式”直接结算,探索跨市医保结算免备案,建立与郑州、开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互认机制。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体系化、嵌入式的服务。推动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建立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协同互认和社保、医保基金风险防控合作机制,开展社会保险异地办理。推行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异地贷款。

  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推动郑州外国语学校等优质教育机构在兰考开办分校,搭建教育城域网,建设教育资源网络共享平台。

  医疗协同合作工程。加快推进中心医院迁建、疾控中心迁建、医疗应急物资储备等项目建设,推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与兰考中心医院、中医院合作共建医联体、分院。支持兰考县中心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兰考县中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兰考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力争“十四五”期间创建国家卫生乡镇1个、省级卫生乡镇2个、省级健康乡镇2个,乡镇卫生院建成社区医院率达到50%。

  社会保障提升工程。建设一批集康养、生态、文化于一体的乡村养老服务基地,规划建设城区中心敬老院、中医院老年养老康复中心、精神病院、老年公寓及养老综合服务中心。

  (七)推动城乡关系融通。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走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高标准编制兰考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规划编制中适当扩大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加快兰考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推进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优化道路、供水、供电、信息、广播电视、防洪和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布局,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生活垃圾收储运一体化工程,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分级、分类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提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品系改革与新品种培育等关键环节,支持与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打造一批高标准种子、种苗、种畜禽繁育基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扩大认证农产品供给和影响力,创建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美化乡村人居环境。科学编制村庄分类与布局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积极推动乡村电、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管控乱排乱放。提升乡村整体风貌,实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工程。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支持开展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展规模化土地经营,稳步推进拆旧复垦,推动复垦指标在全省交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统一的土地盘活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强化农民增收保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工资性、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推动农民技能培训、村镇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年度收益分配等改革。支持引入龙头企业开展农业资源利用和价值开发。支持打造兰考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鼓励引导返乡入乡农民在兰考创业。通过订单农业金博体育、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模式,将农村资源转化为农民收入。

  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完成中心城区28个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拼搏中心1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7个、城乡一体化综合执法标准化便民服务站30个,建立流动摊贩便民服务站60个、城区红绿灯口遮阳棚500个。建设雨水管道约55千米,新建污水管道约4千米。建设高值化综合处置中心1座,新建、改造提升垃圾中转站60座,新建公厕60座,新增环卫驿站20座。

  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打造工程。打造东坝头张庄村等一批黄河特色乡村民宿项目,建设仪封代庄、堌阳徐场等一批具有兰考特色的新农村。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推动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再利用。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减量60%以上、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50%。

  现代农业提升工程。做优做强兰考“新三宝”,建设高品质口粮、蔬菜林果基地,支持创建国家奶业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郑州都市圈“中央厨房”。大力发展健康营养食品、医用食品、功能性食品、保健性食品,塑造体现地域特色的农业品牌。引导建立区域一体化的农产品展销展示平台。强化与清华大学合作,引进建设水木九天蔬菜工厂。

  (八)推动生态系统融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共建沿黄生态屏障。统筹推进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建设,加强黄河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强沿黄生态廊道跨区域统筹规划,联动实施跨区域重大生态工程,推进黄河干流堤内外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浪保育林建设,贯通岸绿景美的黄河生态长廊。推进黄河滩区生态综合整治,持续实施沿黄骨干河道清“四乱”。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快建设环城绿色生态廊道,构建以泡桐为主体的全域林网体系,打造国家园林县城标杆城市。

  加强环境共治共保。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联动推进工业污染源治理、城镇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立完善统一的生态环境标准、环境监控体系、环境监管执法制度,探索构建区域生态环境和污染源监测“一平台”,实现信息互通、结果互认、平台共用,提升区域联合预警监测水平。健全环境风险协同应对机制,建立风险源管控清单,开展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强化重大活动环境安全跨区域协作保障。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严格环境准入,严格限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化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大力推进温室气体减排,推广清洁生产和节能环保先进技术。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培育发展低碳服务业,降低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规划建设循环经济产业新城,支持创建“无废城市”和“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建筑节能改造,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推广节能家电等绿色产品,加大政府绿色采购规模。完善风电、光伏电站布局,联动建立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平台,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

  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百公里生态廊道、千公顷湿地公园群、万亩滩区耕地高效利用等跨区域统筹规划,持续解决黄河滩区沙化问题,推进黄河生态带和黄河故道生态带绿化,改造提升黄河大堤32公里,建设沿黄森林绿道32公里。实施黄河下游及滩区生态廊道、生态草场、林下经济、小微湿地等森林及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工程。改造提升黄河大堤两侧水源涵养林,建设生态绿色慢行系统、水源涵养系统。

  环境共治共保工程。支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等试点,消除全域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城镇区污水全部集中处理。探索建立跨区域生态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开展跨区域生态保护补偿研究。

  绿色低碳转型工程。支持打造超低排放示范县,建立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培育发展低碳服务业。推动居民生活方式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变,形成可再生能源就地转化、就地利用的分布式生产和消费体系。加快推进杭萧钢构二期、绿色建材产业园建设,创建全国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一)建立规划对接机制。强化省级指导和统筹协调,将兰考相关事项作为重要内容纳入郑开同城化各类规划,加快推进郑开同城化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郑开科创走廊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探索研究统一的规划建设导则,建立统一规划管控平台,推进郑开同城化各类规划相互衔接、管理信息互通共享,形成联合编制、共同报批、协同实施的规划体系。

  (二)创新利益分享机制。打破地域分割、行业垄断、市场壁垒,完善区域合作协商机制,建立兰考承接跨区域产业转移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分担机制,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发展模式,建立区域投资、税收等利益分享机制,营造规则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支持成立市场化开发主体,负责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重大项目开发建设,完善经济指标核算政策。对跨区落地的招商项目、孵化毕业并跨区转化的企业,以及按照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要求跨区域迁移的项目,健全税收增量跨地区分享机制。

  (三)优化要素配置机制。探索建立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管理机制,研究制定统一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用地保障措施,完善用地指标周转和跨市域调剂机制,为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的重大工程项目预留发展用地。共享专家人才资源库,通过项目引进、专项资助等方式,创新高水平创新人才柔性引入模式。建立统一的人才评价体系,确保享受同水平支持政策。推行有吸引力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全部留归项目单位、提升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探索推行人才奖补、人才公共服务共享等政策。提升区域能源与水资源保障能力,强化南水北调供水保障和黄河联保联治,有序推进重大水源、引调水等工程建设。健全能源与水资源指标协调交易机制,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探索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要素资源跨区域交易。

  (四)完善资金筹措机制。强化财政支持,加大省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兰考的支持力度,支持开封、兰考探索设立郑开同城化发展示范区财政专项资金、开发投资基金、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等,支持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力度,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向兰考倾斜。深化金融创新,支持郑州和开封金融机构在兰考设立分支机构,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同城化建设,加大企业股改、挂牌、上市支持力度。

  (五)健全协调商事机制。建立完善统一开放市场,统一企业服务标准,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开展“一照多址”改革,允许企业自由选择注册地名称,建立完善企业自由迁移服务机制。完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广当场办结、限时办结、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等制度。推进政务“一网通办”,构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推动涉企便民服务事项异地通办。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省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研究重大工作事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积极向国家争取重大工程、重大事项和重大支持政策落地。设立郑开同城化发展工作专班,做好专题领域各项任务统筹、协调、推进等工作。落实郑州、开封、兰考建设主体责任,推动三地抽调人员设立常设机构,加强常态化工作对接沟通,明确对接内容、路径、举措、阶段性目标和工作要求,强力推动工作落实。

  (二)夯实项目支撑。坚持“项目为王”,实施新型城镇化提速、精神高地建设等近期行动,围绕基础设施互通、生态环境共保、产业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共享等重点领域,尽快启动一批支撑性、引领性、标志性重大项目。建立重点领域动态项目库,构建“责任制+清单制+项目制”的统一项目管理体系,协同推进同城化重大项目建设;将重大项目列为省重点项目,保障项目顺利实施金博体育。

  (三)营造良好氛围。强化沟通协作和联合宣传,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意见建议,营造争先进位的奋发氛围,形成全社会推动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的良好环境。加强同城化发展宣传推介,及时向社会展示同城化建设成果。注重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适时推广到中原城市群其他区域,力争探索总结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经验,走出一条以区域联动带动县域发展的河南路径。

  围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高地、全国共同富裕县域新样板、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新示范、全国县域改革创新新典范”的战略定位,紧抓把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的战略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为工作主线,加快构建以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特色产业三大板块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创新、数字、服务等要素配置,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现代化强县。着力强化产业发展对富民的支撑能力,通过扩大就业创业空间,提升居民增收能力,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以“全国共同富裕县域新样板”为总目标,力争到2025年,兰考强县富民工作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全县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实力提升显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0亿元以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显著,产业层次和创新驱动水平迈上新台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达到3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万元以上;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和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全县居民生活品质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兰考强县富民工作迈上更高台阶,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两番,达到140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就业更稳定更充分,人均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8万元;全面建成覆盖全民、更加优质高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显著提升。到2050年,兰考强县富民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建成更高效益、更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形成更平衡的区域和城乡发展格局,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率先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全面实现共同富裕。

  以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做大做强现代家居、节能环保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巩固提升特色农业、研学旅行、民族乐器等特色产业,打造结构优化、特色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1.做精现代家居产业。按照“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发展思路,构建“互联网+家居+家装+供应链”的现代家居产业矩阵布局,打响“中国·兰考品牌家居产业基地”品牌。

  (1)延伸发展全产业链。开展强链延链补链行动,针对家居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着力引进工业设计、智能家居、五金配件、物流配送等上下游关联产业,完善“原料供给—成品制造—集成智能转型—市场推广”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体系。提升家居产业本地化配套水平,采取“区中园”“卫星园”等模式,整合红庙、东坝头、闫楼、堌阳和南彰配套园区木材加工产业,加快推进园区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完善家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着力完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展览展销、现代物流、木材口岸、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中国建材检验认证中心、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市场交易中心及配套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

  (3)培育发展智能家居产业。积极引导木业家居企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向智能家居产业转型。依托恒大家居产业园、TATA同创等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家居产业互联网平台,引入C2M(用户直连制造)全屋定制生态平台,完善智慧化服务体系,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积极培育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家用安防、电器控制系统、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关键技术产品,打造国内中高端智能家居研发、生产及服务基地。

  2.做优节能环保产业。培育集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节能环保服务于一体的节能环保产业格局,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兰考贡献。

  (1)提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依托沐桐环保、光大生活垃圾发电、中电建生物质制气等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建立覆盖废旧资源、生活垃圾、报废汽车及机电产品、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污泥等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兰考循环产业园,推动产业链向后端延伸,打通再生资源循环再利用通道,构建“原材料回收—分拣—拆解—再制造—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闭环体系。培育生活垃圾处理、工业污染治理、绿色建筑等领域的环保服务产业。

  (2)培育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聚焦高效节能装备、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装备、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六大关键领域,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培育中小企业和配套企业,做大培强产业链条。

  (3)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培育或引进预制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构件加工龙头企业,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集聚发展。瞄准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中高端装配式建筑材料市场,打造绿色建材产业园。

  1.壮大智能制造产业。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变革机遇,培育壮大智能终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1)培育发展智能终端。以富士康兰考科技园为引领,深度链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完善智能终端产品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富士康科技集团5G手机精密机构件等项目运营,加强屏组件、摄像模组、声学器件、3D曲面玻璃面板、手机适配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着眼知名品牌智能手机终端,布局裸眼3D、全息投影等特殊功能手机,安全智能手机,老人智能手机,高端定制手机项目。面向运动、娱乐、健康医疗等新型智能终端,引进车载显示终端、超高清医疗显示终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优质项目,培育超高清视频设备、网络传输设备、信息娱乐系统等产业。

  (2)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发挥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推进起重机械、环保装备等智能化改造金博体育,大力发展智能成套装备,积极引进智能电气、精密数控、智能硬件设备等配套生产企业,提升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能级,打造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

  2.发展新能源产业。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培育新能源装备产业,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构建清洁、高效、经济、低碳、智能的能源供需体系。

  (1)完善可再生能源供应体系。推进仪封、考城及黄河滩区集中式风电项目建设。拓展分布式光伏电站覆盖空间,构建以工业屋顶为主,以城乡住宅、商业、公共设施屋顶为辅的分布式光伏系统。加强地热能利用,推进地热集中供暖(冷)建设工程,发展地热种植、地热养殖。推动生物质能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及生物天然气。

  (2)培育新能源储能、集热装备产业。围绕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电力系统调节,发展储能电池、智能输变电成套装备、智能电网等储能装备产业,以及太阳能光伏组件、高效薄膜电池、光伏逆变器、高性能平板集热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集热装备系统。

  3.培育未来产业。顺应全球产业变革趋势和我省未来产业发展导向,积极抢占发展先机,重点在氢能、智能材料方面寻求突破。推进氢能发展,建设“绿氢”示范项目,利用风电、光伏过剩产能开展氢气制备、储备,推广氢能多场景应用,探索氢能应用商业模式。以智能终端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智能材料仿生性研究,力争在材料传感、反馈、信息识别与积累响应、自我诊断、自我修复、自我适应等方向取得前沿性突破。

  1.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创建农业现代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植面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增强现代农业的综合效益,探索乡村产业振兴的兰考模式。

  (1)加快发展现代种业。聚焦小麦、蜜瓜、奶牛、羊等优势特色动植物,围绕品系改良与新品种培育等创新链关键环节,加强与中科院、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推动建设国家级生物育种创新中心试验基地和省农业科学院兰考分院。加强优势种苗种植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现代化、高标准种子、种苗和种畜禽繁育基地。

  (2)持续发展特色种植业。放大“兰考蜜瓜、兰考花生、兰考红薯”国家地理标志效应,持续推进蜜瓜、花生、红薯“新三宝”产业规模化发展。全产业链培育蜜瓜产业,打造我省蜜瓜生产第一县。不断提升花生产业发展水平,聚力打造花生产业化集群。持续扩大红薯种植面积,延长产业链条。开展兰考花生、兰考红薯地理标志工程建设。加快花生、红薯产业强镇创建工作。

  (3)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产业。以“三个一”工程(黄河滩内种植10万亩优质饲草、黄河滩外养殖10万头优质奶牛、投建一个中型规模乳制品厂)为核心,以创建国家奶牛现代产业园为抓手,大力推进奶业振兴,建设中原优质奶源基地。以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为重点,积极推进黄河滩区草业带建设,达到以草引畜、种养结合的目标,构建草畜一体化发展格局。推广“户繁、企育、龙头带动”模式,扩大肉羊产业规模,助力群众和村集体增收。

  (4)优化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牵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打造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培育、引进大型粮油、食品加工等骨干企业,全面提升农产品商品化价值。加快畜禽产业集群化建设,依托正大、禾丰等龙头企业构建养殖、屠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终端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2.全力拓展研学旅行产业。以红色文化、黄河文化为主线,以生态和乡村资源为补充,以研学旅行驱动全域旅游,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步伐。

  (1)塑造研学旅行品牌。整合黄河湾风景区、焦裕禄纪念园、焦裕禄干部学院、文化交流中心、焦桐广场和梦里张庄等乡村旅游资源,完善研学旅行产业体系,创响兰考研学旅行品牌,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和党性教育基地、全国知名研学基地及旅游目的地。

  (2)深化文创产品和演艺体验项目开发。推出焦裕禄主题红色舞台剧、大型黄河实景演出、民俗文化互动体验等具有本地特色及区域影响力的文旅演艺项目。

  (3)加强区域文旅合作。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积极对接开封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全球知名的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核心板块,全面融入郑汴洛沿黄国际旅游精品带、全国红色旅游体系、乡村振兴精品旅游线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3.深入拓展民族乐器产业。把“泡桐”内涵做深、外延做大、品牌做强,打造集民族乐器研发制造、展示展销、培训交流、旅游体验为一体的民族乐器产业集群。

  (1)加强民族乐器创新研发及生产能力。成立研发中心,引进声学、力学、美学、结构学、材料学等方面的人才,推动与国内知名音乐院校及研究机构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成立质检中心,制定行业标准,引进先进设施设备,提升科技化、自动化生产能力。

  (2)推动民乐研学产业发展。加强与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培训中心、河南大学音乐学院等合作,打造民乐实践教学基地和民乐创作基地。推动开展民乐博览会、民乐赛事、音乐节、实习培训等活动,提升“兰考民族乐器”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一批民族乐器制作大师、民乐人才,营造民乐文化氛围,更好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推进开发区提质增效。优化开发区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升亩均效益,着力破解“项目等地”问题,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兰考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

  (1)加快推动主导产业集聚。聚焦现代家居、节能环保等制造业主导产业,严格项目准入,高标准制定入区项目投资强度、亩均产出等目标,落地一批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制定产业链图谱,推动产业链横向、纵向协作配套,延伸发展配套产业,畅通产业循环,推动产业链配套本地化,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2)坚持绿色集约发展。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实施开发区增效行动,加快项目招商引资、企业技改升级、低效资产“腾笼换鸟”,推动“僵尸企业”处置及闲置低效工业用地盘活。探索建立“按标做地、明标供地、履标用地、对标管地”的“标准地”出让制度。加快推进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建设,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3)提升开发区基础承载能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依托相邻城区因地制宜布局建设生产性服务业设施和生活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开发区宜居宜业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4)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开发区管委会企业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发展主业主责,因地制宜逐步精简或剥离开发区社会管理职能,交由县政府负责,形成职能边界清晰、互相协调共享的合作机制。加快推进开发区公司化、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突出管委会经济管理和企业服务职能。坚持党管干部,实施“三化三制”,建设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团队,逐步推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

  (1)大力提升商务中心区承载能力。推进商务中心区优化调整工作,盘活现有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承载能力;培育产业新业态,重点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吸引企业总部、运营中心入驻;引进金融、会展、法律、咨询、会计等专业服务机构在中心商务区集聚。

  (2)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主导产业需求,加强与数字龙头企业合作,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数字金融、科技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

  3.建设特别合作区。抢抓“双循环”背景下龙头企业产业链布局由“外”向“内”转移机遇,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交流对接,谋划建设高能级特别合作区。探索完善“飞地经济”合作机制,推动建设上海、昆山等飞地经济园。

  加强创新、数字、服务等新型要素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构建创新化、数智化、服务化的产业新生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坚持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创新资源与产业体系深入对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创新能力提升带动产业竞争力跃升。

  (1)纳入郑开科创走廊。挖掘兰考智能制造、现代家居、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创新潜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郑开科创走廊兰考功能区。聚焦创新链条后端领域,承接郑开科创走廊创新孵化、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项目,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2)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依托开发区和富士康科技园,积极引进智能制造上下游企业,促进智能制造集群化发展,协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结合兰考产业对科技创新的共性需求,联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业技术研发,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1)聚力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以现代家居、节能环保、智能制造等产业为重点,引进或培育创新龙头企业,支持其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任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联合上下游配套企业开展协同攻关。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推动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遴选进入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对入库企业开展帮扶和财政奖励,支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创新,推动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审批,落实扶持政策,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

  (2)大力发展科技创业孵化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围绕优势领域建立特色化众创空间,推动建设一批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为小微创业企业提供低成本、一站式的综合服务。鼓励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等院校与政府、社会力量合作建设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为高等院校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1)建设科技成果中试与产业化载体。将开发区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主阵地。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由政府引导、企事业单位牵头,组织实施一批创新引导计划项目,建设一批面向科技创新、中试熟化或为产业化服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

  (2)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兰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拓展技术产权交易、知识产权交易等功能,提供信息发布、公开挂牌、咨询辅导等专业化服务。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二)加强数字牵引。发挥数字经济在产业变革中的牵引作用,促进数字经济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发挥数字技术对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建设“数字兰考”。

  (1)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率先在公安、电网、应急管理、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建设5G专网,开展5G基站站址储备、建设标准制定等工作,推动兰考县域5G基站网络全覆盖。结合车联网、物联感知等应用需求,推动智慧灯杆建设。应用5G技术加快开发区、特别合作区、乡镇园区和企业内网升级改造,完善工业网络基础设施。

  (2)建设兰考大数据中心。加快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卫生健康、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组建以多维数据库为基础的兰考大数据中心。

  (1)推进制造业数字赋能。重点建设现代家居、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型工业互联网网络,构建新型协作生产体系和产能共享平台,提高供应链协同水平。推动企业上云和工业APP培育应用,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和运营成本。优先在现代家居领域推广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发展服务型制造。积极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

  (2)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开发区、特别合作区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在线交互研发、众包设计等功能,推动厂房、设备、员工等生产要素共享。发展绿色食品、特色农业、物流等特色化平台经济。建设智慧旅游开放平台,推广云上景区、云上场馆等服务模式。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发展智慧门店、智慧配送、自助终端等服务。

  (3)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引入线上智慧生产系统,推进种植、加工、仓储、流通全产业链数据化,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体系。推动农业智能新装备在规模种养领域应用,鼓励发展农用航空、智能植保无人机等专业服务。建设小麦、玉米、花生等大田作物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畜牧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基地。发展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和农业电商等新业态。

  3.推动数字化治理。加快建设数字城乡。建设县域城乡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夯实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建成政务服务体系、数据标准体系、数据安全体系和工作统筹体系,形成辐射全域的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资产管理、基层治理等网络化、智能化,创建全国数字乡村示范县。

  (三)促进服务融合。加速构建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为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创新发展现代金融。发挥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对接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需求,推进数字化赋能,有效扩大金融供给。发挥银行业金融机构作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发放惠民小额信用贷款,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和困难人员创业就业;探索建立合作性的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发展供应链金融,大力推广农村微贷;支持设立兰考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兰考重点产业,加大对现代家居、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行业企业的融资倾斜力度,加大对重点文旅项目、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放力度。

  (2)提质发展会展服务。着力培育新型会展产业,推动与智能家居、绿色食品、研学旅行等本地优势产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依托会展服务搭建兰考产业展示平台,助力兰考优质企业“走出去”。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展会新业态,扩大网上交易规模,发挥会展产业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建设以兰考县综合物流园区、冷链物流园区为带动,以乡镇综合物流网点和村级物流驿站为基础支撑的“三级一体”物流服务体系,打造覆盖县域、辐射周边的省级区域物流枢纽。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三业联动”,重点发展电商、商贸、冷链等特色物流,鼓励物流企业融入制造业和农业的采购、生产、仓储、配送等环节,提供供应链计划、采购、交付、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统筹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协同共进,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就业富民、增收富民,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以技能培训及人才引进为主要抓手,着力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扩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质量,实现从人口数量红利向素质红利的转变,提升人口就业能力。

  (1)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立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以先进制造、现代家居、文化旅游等用工需求突出的行业为重点,完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加大技能培训政府补贴力度,持续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结合市场需求,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待业人口、失业人口等重点群体,开展线上培训、入企培训、下乡培训、岗前培训、以工代训等,拓展培训渠道。

  (2)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人才。依托三农职业学院、高级技工学校、郑州工商学院兰考校区等平台,着力培育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创新培训组织形式,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培训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接培训项目。

  (1)大力集聚急需紧缺产业人才。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大力引进本科以上学历的急需紧缺人才,制定激励保障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2)推动优秀人才下沉乡村一线。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进和支持科技人员、致富能手和农村经纪人等各类优秀涉农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深入农村,围绕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办、领办、协办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建立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总结大学生村干部计划成功经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激励更多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二)积极扩大就业容量。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着力增强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新业态对富民的支撑能力,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1.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积极引进和扶持现代家居、智能终端关键零部件、建材、木制品加工、乐器制造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产业扩容提升就业吸纳能力。发挥政府公共投资、重大项目、开发区等拉动作用,鼓励企业稳岗扩岗,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商务、会展服务等,支持就业人员向高端服务业领域集聚。依托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项目,就地吸纳农民就业。

  2.打开新业态就业空间。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数字化转型,带动更多劳动者转岗提质就业。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经济业态,带动外卖、快递、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支持互联网龙头企业、各类开发区建设开放平台,建设一批数字产业承接能力强的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培育更多新就业形态,吸纳更多就业人员。依托互联网平台创造新型用工模式,大力培育多种具有灵活性和弹性的新型就业方式,促进非熟练劳动力在新经济领域灵活就业。

  3.鼓励返乡入乡创业。对务工人员返乡入乡创业给予资金支持、担保贷款、政府贴息等帮扶。持续推进兰考县青创互联企业孵化园、堌阳镇徐场村(民族乐器专业村)等返乡创业园及创业专业村建设,加大对县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示范村、示范项目、返乡创业之星及新型职业农民的奖励力度。推广“能人大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创客+企业(合作社)+农户”“园区联盟+电商+农户”等多种创业模式。

  4.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创业配套设施建设,构建区域性就业服务平台,搭建实体平台(零工市场、综合市场)、“互联网+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平台;谋划建设兰考县豫东人才市场、兰考县创业实训基地、兰考县创业孵化基地、兰考创新创业创造园等稳就业的公共服务项目。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依托城乡公共就业服务网点、定点培训机构等,加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失业风险防控和保障工作。

  (三)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要素分配机制,引导企业合理增加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和薪资水平,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带动城乡居民增收。

  (1)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健全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和共决机制,加强对企业工资的宏观调控,完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创新完善技能人才增收激励机制。完善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鼓励企业设立“首席技师”,可参照享受教授级待遇。引导企业按照技能等级合理确定技能人才薪酬水平,受聘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岗位的职工享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资福利待遇。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完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制度,拓宽技术工人上升通道,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

  (3)实施工匠培育工程。加快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1)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推广适度规模化种植,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培育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收。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企业,通过利润返还、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促进农民增收。

  (2)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把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建设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依托主导产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业园集聚,培育打造一批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强、辐射带动力明显的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推进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3)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落实宅基地的集体所有权,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鼓励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探索实施农业标准地、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等“三权分置”新模式,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承包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农村宅基地(农房)使用权抵(质)押贷款制度,鼓励发展农村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

  (1)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持续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就业、创业、产业、教育、医疗、住房、综合保障等帮扶政策,着力提高脱贫质量和成效。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定期对脱贫人口生活就业状况进行跟踪筛查预警。

  (2)强化城镇低收入人口就业保障。以乡镇产业园、产业发展基地、扶贫车间为依托,灵活设置就业岗位,引导城镇低收入人口就近就业。加强城镇低收入居民就业救助,在、再就业培训补贴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支持城镇低收入居民竞聘公益性岗位。鼓励企业吸收低收入者就业,提高低收入家庭的就业率。开展以城市贫困户为贷款对象的小额信贷活动,支持城市贫困者走就业创业之路。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持续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力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迈上新台阶。

  1.推进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增设幼托机构,提高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比例,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完善中小学及配套设施,加快两类学校(小规模、寄宿制学校)建设进度,推进信息化建设,科学规划中小学校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保障适龄儿童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缩小城乡学校差距,推动教育公平和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发展。推动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学生学业水平质量走在全省前列,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县。

  2.稳步推动高中教育改革。整合高中教育资源,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稳步推进普通高中集团化办学工作,鼓励多样化高中办学,引导各高中与若干所公办或民办学校组成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体制灵活、优势互补的教育集团,进一步提升高中办学质量,促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完成水平达到省定指标。

  1.健全公共卫生防控及应急管理体系。加快补齐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短板,推进县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建设,提升公共卫生监测能力,完善医疗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增设医院感控、平战结合公共设施。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共享,稳步提升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与防控能力。推动医防融合,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提高传染病防控能力,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

  2.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推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省内知名医院与兰考县级医院高标准组建医联体,帮扶提升兰考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推进中心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提档升级,提升县级医疗水平,形成立足兰考、辐射豫东和鲁西南地区的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城乡医疗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健全科室设置,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高县域整体医疗服务质量。逐步实现中医药服务与各街道社区居民10分钟医疗机构服务全覆盖。

  3.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推进分级诊疗,形成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新格局。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力争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支持社会办医,鼓励社会办医向高端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推广远程诊疗,由政府主导,依托政务大数据中心资源,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健康大数据中心,强化重点人群的精准识别、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管理和精准服务。

  1.持续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县级建成城区中心敬老院、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乡级依托敬老院或其他服务用房建成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围绕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养老服务点。加快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城镇养老服务功能布局全域化,乡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2.探索实施多元化养老模式。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重点发展社区养老和农村普惠养老服务,探索敬老院社会化运营模式。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养老平台。加快发展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推动医养深度融合,构建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圈。

  1.持续推进重点人群保障性住房供应。加大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支持力度,制定科学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落实年度建设计划。支持通过社会化收储、发放货币补贴或直接收购等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着力解决新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人群等新市民住房困难问题。

  2.加快推动社区环境品质提升。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积极开展智慧物业小区创建试点工作,提升物业智能化管理水平。开展兰考县物业提升专项行动,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物业管理工作重心下移与物业管理市场化,推动物业服务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

  3.持续推进农村居住水平提升。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在足额享受国家补助政策的基础上,鼓励自愿提高标准,满足最基本生产生活需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清洁能源六大专项行动,做好农村环境基础工作。

  1.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为基础,专项救助为支撑,急难救助为辅助,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梯度救助体系。落实应保尽保要求,完善低保、特困和低收入家庭认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