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球盟会-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全国服务热线:400-023-4588
客户案例CASE
当前位置: 球盟会 > 客户案例
金博体育第十五章 搬运作用3解读
添加时间:2023-06-09 01:39:21

  金博体育( 2 ) 分选度 (分选性) 指碎屑 颗粒大小分布的均匀程度 。 可以反映流体的动能强度(簸选能力)和搬运距离。 牵引流对颗粒的分选作用: a 上游环境 b 沉积环境 c 下游环境 ( F 1 流入水动力 、 F 2 流出水动力。 F 1 ≧ F 2 ,分选好; F 1 和 F 2 差值越大,分选越差) ( 3 ) 圆度 碎屑棱角被磨圆的程度。 不同矿物的物化性质不同,抗磨蚀性能不同,通常根据石英的圆 滑程度,分为五级。 将 次圆 到 极圆 等级称为 砾状结构 。 将 次棱角 到 棱角 等级称为 角砾状结构 。 ( 4 ) 球度 指碎屑三维空间近球体的程度。 ( 5 ) 形状 由颗粒中 A 、 B 、 C 三个轴的相对大小决定。分为球状、 椭球状、扁球状、片状、不规则状。 ( 6 ) 孔隙 原生孔隙、次生孔隙。 ( 7 ) 支撑类型 ? 根据岩石中碎屑与填隙物 (杂基) 的支撑情况,分为 颗粒支 撑 、 杂基(基质)支撑 以及 过渡支撑 三种类型。分别称为 支撑结构和漂浮状结构。 ? 地质意义:可以反映流体的性质, 颗粒支撑(杂基含量少 或无)为牵引流 , 杂基支撑为沉积物重力流 。 注:杂基(基质) —— 以机械方式沉积,与主体碎屑混杂堆积,充填孔 隙的细小碎屑,通常指泥和细粉砂。 ( 8 ) 成熟度 指碎屑接近理想终极状态 ( 稳定 ) 的程度。包括 成分成熟度 和 结构成 熟度。 1 ) 成分成熟度 指碎屑中 稳定碎屑成分 (石英、石英岩屑、燧石岩屑、锆石、金红石、电气石) 的含量 。含量越多,成分成熟度越高。 成分成熟度指数 ( CMI ) —— 稳定碎屑成分与不稳定碎屑成分的量比关系。 地质意义:反映沉积时的构造环境与气候条件。 成分成熟度高 , 表明物源区沉积环境湿热温暖、大地构造稳定、剥蚀量 较少、长距离搬运、化学风化作用强烈等特征。 成分成熟度低 , 表明物源区沉积环境寒冷、大地构造活跃、剥蚀量较 多、短距离搬运、埋藏速度快、物理风化作用弱等特征。 2 ) 结构成熟度 指碎屑结构接近理想终极状态( 无杂基、分选极好、磨圆极好 ) 的程度。 地质意义: 一般讲,结构成熟度高金博体育,表明 物源区大地构造稳定,剥蚀埋藏缓 慢,碎屑长时间、长距离搬运、磨蚀圆度高,流体清澈,簸选能力强, 分选好,形成无杂基的颗粒支撑结构。 相反,则表明结构成熟度低。 结构成熟度分级以及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成熟度 级别 结构特征 可能的沉积环境 圆度 分选度 杂基含量 % 极不成熟 差 差 > 15 大陆泥石流、洪积物、冰磯物 不成熟 差 差 5~15 洪积物、河流、浅湖 次成熟 差 中等 < 5 洪积物、河流、浅湖、风成沙丘 成熟 中等 好 < 5 河流、风成沙丘、海滩 极成熟 好 好 < 5 风成沙丘、海滩 四、化学搬运、沉积作用与沉积物 ? (一)胶体搬运与沉积作用 100% 胶体溶液 线% Al Fe Mn SiO 2 P 2 O 5 CaCO 3 CaSO 4 NaCl MgCl 2 溶 解 度 溶解度低的 Fe 、 Mn 、 Al 、 Si 等组分,常呈胶体形式搬运与沉积。 1. 胶体特征 ( 1 ) 质点小 。 1~100um ,大于真溶液 —— 扩散能力弱, 小于悬浮颗粒 —— 不受重力影响。 ( 2 ) 带电荷 。表面积大,吸附离子带有电荷,成为正胶体或负胶体。 自然界常见的胶体有: 正胶体 负胶体 Al(OH) 3 、 Fe(OH) 3 、 Cr(OH) 3 、 Ti(OH) 3 、 Ce(OH) 3 、 Cd(OH) 3 、 CuCO 3 、 MgCO 3 、 CaF 2 PbS 、 CuS 、 CdS 、 As 2 S 3 、 Sb 2 S 等硫 化物; S 、 Au 、 Ag 、 Pt 、 粘土质胶体、腐殖质胶体 SiO 2 、 SnO 2 、 MnO 2 、 V 2 O 5 、 ( 3 ) 吸附性强 粒度小、表面积大、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吸收。 通常正胶体吸附各种酸根以及络阴离子团,负胶体常吸附各种金属 离子,例如: 粘土胶体吸附 : Au 、 Ag 、 K 、 Hg 、 V 、 Pt 等 SiO 2 胶体吸附 :放射性元素 Fe 胶体吸附 : V 、 P 、 As 等 Mn 胶体吸附 : Co 、 Cu 、 Ni 、 Ag 、 W 、 Hg 等。 ? 2. 胶体凝聚沉积以及沉积物特征 胶体凝聚沉积作用,称为 胶凝作用 或 絮凝作用 。 ( 1 )胶体凝聚沉积原因: 1 ) 正、负胶体相遇,电性中和。 是海(湖)粘土岩形成的重要原因 之一。 如: 2Al 2 O 3 · nH 2 O+4SiO 2 · nH 2 O Al 4 ( Si 4 O 10 )( OH ) 8 +nH 2 O 正胶体 负胶体 高岭石凝胶体 2 ) 胶体溶液里加入电解质,电性中和。 河流携带的含有金属阳离子的负胶体与海水、湖水相遇后,沉积在三角洲地带, 脱水后成为沉积岩或沉积矿产。例如:河流搬运的 Si 、 Al 、 Fe 、 Mn 等胶体物质进入 海洋后大都在近岸地区迅速下沉。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相沉积大型铁、锰、铝等矿床都是胶体凝聚沉积而成。 3 ) 蒸发作用 使胶体溶液浓缩,增加胶体粒子的碰撞几率,形成胶体团下沉。 如干燥气候下湖泊、河漫滩水体干涸时,泥质类的沉积,主要由此原因引起。 4 ) pH 值、 Eh 值的影响 有些胶体沉积要求具备一定的 pH 或 Eh 值,若不满足,即使有异性电荷的电解 质或胶体混合,也不发生沉淀。 例如: SiO 2 和 Al 2 O 3 胶体,在 pH 值 4.5 ~ 5.2 可中和生成高岭石,如果不满足,即 使两种胶体混合也不发生沉淀。即高岭石在酸性介质中凝聚,蒙脱石在碱性介质中 凝聚。 对于两性胶体影响显著,例如 Al(OH) 3 ,酸性环境带正电荷,碱性环境带负电 荷。 5 ) 腐殖酸的保护 自然界大量存在的腐殖酸本身易于水化,成为稳定胶粒,常与金属 氢氧化物胶体结合生成螯合物,起到“ 护胶作用 ” ,提高了金属氢氧化物 胶体的搬运能力。如河水中搬运的 Fe 、 Mn 、 Al 氢氧化物胶体以及硫化物 胶体较多,而河流中沉积的胶体沉积物较少。 ? ( 2 )胶体沉积物特征 1 )未脱水时呈凝胶状、冻状,成岩后具 贝壳状断口 。 2 )脱水后具龟裂纹, 裂隙发育,敲击后碎屑易显棱角 。 3 )呈 放射状、扇状、鲕状、肾状、以及结核状等结构 , 重结晶后具 微晶结构。 4 )产状常为 结核状、透镜状、层状产出 。 5 )吸附能力与离子交换能力强,导致其 颜色、化学成分不定 。 ? (二) 真溶液搬运与沉积作用 母岩风化产物中以真溶液搬运与沉积的物质主要是溶解度高的 Cl 、 S 、 K 、 Na 、 Ca 、 Mg 等组分,常呈离子形式溶于水中。其溶解或沉淀晶出的控制因素是 溶解度 (溶度积), 只有当离子浓度大于或等于其溶解度时,才能晶出。因此, 溶解度大的物质不容易沉淀, 溶解度小的首先沉淀。 影响真溶液搬运、沉积(溶解度)的因素较多,如 pH 值、 Eh 值、温度、压力和 CO 2 含 量等,尤其是对溶解度较小的 Si 、 Al 、 Fe 、 Mn 等的影响更为明显。 1. pH 值 ( 1 ) 溶解度随 pH 值增高而增高。 如 SiO 2 在碱性条件易溶解搬运,酸性条件易沉淀。 Fe 3+ PH > 3 时沉淀。 ( 2 ) 溶解度随 pH 值增高而降低。 如 CaCO 3 弱碱性环境沉淀。 Fe 2+ PH > 5.5 ~ 7 时沉淀, 其氢氧化 物在碱性条件易沉淀,酸性条件易溶 解搬运。 因此, 常见石英与方解石、 铁质矿物之间的交代 。 25 ℃时, pH 值与方解石、非晶质 SiO 2 和石英 的溶解度关系图 ( Blatt , 1972 ) ( 3 ) 溶解度随 pH 值增高而变化。 如 Al 2 O 3 溶液 pH 值为 4 ~ 7 时沉淀,< 4 或> 7 时均不能沉淀。 2.Eh 值 主要影响变价元素( Fe 、 Mn )的溶解度。 氧化条件下易形成高价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而还原条件下形成低价氧化物或 氢氧化物。低价化合物的溶解度高出高价化合物几百~几千倍,故 Fe 、 Mn 等变 价元素在还原条件易溶解搬运,在氧化条件易沉淀。 3. 温度 温度升降影响蒸发作用,影响 Cl 、 S 、 Na 、 K 、 Mg 等溶解度大的盐类物质的 溶解与沉淀。只有在干热、蒸发的条件下,沉积形成石膏、硬石膏、钠盐等,称 为蒸发岩。 4. CO 2 含量 主要影响碳酸盐类矿物的形成。环境温度高、压力低时,溶液中 CO 2 含量少, 溶解度小,碳酸盐类矿物易沉淀;相反,则易搬运。如泉水口碳酸盐类沉淀物的 形成。 海湖中,上部水体 CaCO 3 易沉淀晶出方解石矿物,但是,下部水体方解石则 易溶解,方解石晶出后,重力下沉将遭受溶解金博体育。使方解石全部溶解的最大可能深 度,称为 CaCO 3 补偿深度( CCD ),其下部将没有方解石沉淀物的堆积。 注:现代海洋 CaCO 3 的补偿深度约为 4000~5000m 。 第十五章 搬运、沉积作用与碎屑物 一、概述 风化产物及其他沉积物除部分残留原地外,大部分将被搬运到沉 积盆地沉积下来。据统计,河流每年约搬运 165 亿吨物质,海洋中每 年新生成的岩石圈物质约 300 亿吨 ( 黄润秋, 1997) 。 沉积物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常交替进行,并且在过程中也继续 发生着风化作用,如化学分解、机械破碎等。三个作用阶段密切联系、 又相互独立。 (一) 搬运介质 水 (河、湖、海、地下水等) 空气 (风) 冰川 生物 (二) 搬运与沉积方式 1. 机械搬运与沉积作用 对象: 碎屑、粘土以及内源颗粒 (鲕粒、生物碎屑等) 。 方式: 滑动式、滚动式、跳跃式和悬浮式。 机理: 受流体力学定理支配。 2. 化学搬运与沉积作用 对象: 化学溶解物 (真溶液、胶体) 。 方式: 真溶液、胶体或络合物形式。 机理: 受化学、物理化学定理支配。 3. 生物搬运与沉积作用 (后者大于前者) 对象: 岩石、水、大气中的元素。 方式: 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等形式。 机理: 受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生物生理定理支配。 (三) 流体类型 风和水都是流体,也是搬运和沉积的主要介质。 分为: 牵引流、沉积物重力流 。 1. 牵引流 介质里含有 少量 沉积物质,在介质的推动下运动,沉积物处于 被动 状态,大 多情况下沉积物由高处向低处运移,有时也可以由低处向高处运移。例如风流、 河流、湖流、海流、波浪流、潮汐流、等深流等。 搬运力: 牵引力 (推力) —— 与流体的 流速 呈正相关关系。如山区河流或洪流,流速 高、牵引力大,搬运的砾石大,但搬运的数量不一定多。 载荷力 (负荷力) —— 与流体的 流量 呈正相关关系。如平原河流,流量大、载 荷力大,搬运的碎屑数量大,但搬运的颗粒小。 注: 牵引力大不一定载荷力也大,反之亦然。 2. 沉积物重力流 介质里含有 大量 沉积物质,呈 悬浮态 高密度混合一起,在 重力 下运动,沉积 物处于 主动 状态,沉积物都是沿斜坡由高处向低处运移。例如泥石流、浊流等。 搬运力 —— 重力 。 注: 随着密度降低,沉积物重力流逐渐转变为牵引流。 二、与沉积学相关的流体力学基本原理 (一) 内摩擦力 ( F ) 河水流动中,水流受河道摩擦影响,流速由河床底部的零值开始, 向上逐渐增大,各微层水流速不同,产生相对运动,快层对慢层沿流 向产生拖力,慢层对快层反流向产生阻滞力。 内摩擦力 ( F ) —— 作用在流体内部两微层接触面上, 大小相同、方 向相反的一对力 。 河道底部 水流方向 河流表面 流速梯度 dz dv 流速 0 (二) 内摩擦定律 F= ηA τ = η F —— 内摩擦力 (牛) η —— 动力粘滞系数 ( Pa.S )(与流体和温度有关) A —— 接触面积 ( m 2 ) dv —— 单位层内上下流速差 dz —— 单位层厚度 —— 流速梯度 (秒 -1 ) τ—— 剪切应力 ( F/A ) 应用:凡符合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 牛顿流体,如牵引流 。 凡不符合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 为 非牛顿流体,如沉积物重力流。 dz dv dz dv dz dv (三) 水流流动状态 —— 层流、紊流与雷诺数 自然界的水流流动状态分为: 层流 —— 流速缓慢,各质点的流速、方向不变,呈平行线状,分层流动。 紊流 —— 流速湍急,各质点的流速、方向随时间而变,运动轨迹不规则, 质点混乱、呈漩涡状。 临界流 ——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注 : 随着水流的粘度、密度、管道直径因素改变,流动状态可以转化。转 变时的流速称为 临界流速 。 雷诺( Reynolds Number ,英国物理学家, 1883 ) 提出实验室的临界流速计算公式。 管道和明渠流条件下层流 ( A ) 与紊流 ( B ) 关系示意图 (曾允孚和夏文杰, 1986 ) 紊流 层流 层流 紊流 雷诺数与地质意义 水流状态判断依据 —— 雷诺数 ( Re ),(无量纲)。 Re = 惯性力 / 粘滞力 =v d ρ / η = v d/ υ ρ —— 密度 v —— 平均流速 d —— 管道直径 υ ( η )——粘滞系数 对于管道流, Re < 2000 为层流, Re > 2000 为紊流, Re=2000 为临界流。粘滞力大时水体 易为层流,惯性力大时水体易为紊流。 地质意义 : 1. 任何水体都存在层流和紊流两种流动状态。层流的深度与雷诺数为反相关关 系。 2. 层流有利于沉积物沉积 。 3. 紊流有利于沉积物搬运 。 (四) 水流流动强度 —— 急流、缓流与福劳德数 ? 急流 —— 水流在障碍物处形成浪花,迅速越过,上部水面略有升高, 不向上游传播,影响范围较小。 ? 缓流 —— 水流在障碍物前形成跌落,在障碍物后形成壅高,向上游传 播能力强,影响范围较大。 ? 临界流 ——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急流( a )缓流( b )遇到障碍物时的流动特点 (华东水利学院, 1979 ) 急流 缓流 福劳德数( Fr )与地质意义 水流强度判断依据 —— 福劳德数 ( Fr ),(无量纲)。 Fr= 惯性力 / 重力 = v / v —— 流速 g —— 重力加速度 h —— 水深 分类与地质意义 : 1. Fr 1 , 水流强度为 急流 ,也称高流态,对 床砂形体破坏大。 2. Fr 1 , 水流强度为 缓流 ,也称低流态,对 床砂形体破坏小。 3. Fr ≈ 1 , 水流强度为 临界流 ,也称过渡流态。 gh 实验室水道沙床上各种床沙类型特征与水流强度的关系 ( 曾允孚和夏文杰, 1986 ) 三、机械搬运与沉积作用 (一) 牵引流搬运与沉积作用 1. 水的机械搬运与沉积作用 ( 1 ) 沉积物受力分析与搬运方式 水流对底载荷施加的力包括: 1 ) 有效重力 ( W ) = 重力-浮力 2 ) 水平 推移力 ( Px ) 3 ) 垂直 上举力 ( Py ) ①浮力 ②紊流产生的上升涡力 ③压力差产生的上举力 4 ) 底部 摩擦力 ( Pf ) 5 ) 颗粒间的 粘结力 ( Pc ) Px 、 Py 增大有利于颗粒搬运,而 W 、 Pc 、 Pf 增 大则不利于颗粒搬运。 若: 1 ) Px >( W+ Pc+ Pf )- Py ,则以 滑动 方式,如 砾石 ; 2 ) Px 与 Py 形成合力> W 与 Pf 形成合力,则以 滚动 方式,如 砾石 ; 3 ) Py 与 W 反复无常变化时,则以 跳跃 方式,如 砂粒 ; 4 ) Py 始终大于 W 时,则以 悬浮 方式,如 粉砂、粘土 。 重力 摩擦力 和粘结力 推移力 浮力和上举力 合力 河床底部 水流对碎屑颗粒的三种搬运方式 ( R.C.Selly , 1982 ) 合力 ? 跳跃方式搬运理想模型 伯诺利方程 : p/ ρ +gy+v 2 /2= 常数 p --- 压力 ρ --- 水密度 y --- 距床沙底面的高度 v --- 流速 意义: 流速与压力呈反相关关系。 流速快部位形成的压力低,流速慢部 位形成的压力高,压力差形成上举力,上举力与颗粒的跳跃高度成正 比。例如飞机机翼上下的差异性。 经计算得出的在槽底流过一个圆柱体的理想流体流态( Blatt 等, 1972 ) ( 2 ) 碎屑搬运、沉积与流体流速的关系 碎屑在牵引流中的搬运与沉积,与颗粒大小有关,而颗粒大小又与 流体流速相关。其相互关系见尤尔斯特隆图。 经森德伯格修改的尤尔斯特龙图解( ASundborg , 1956 ) ? 水力学意义 1 )沉积物的侵蚀(始动)速度大于搬运速度。 2 ) > 2mm 的砾石 ,要求始动速度和沉积速度差值不大,且随着粒度增大而 增高,说明砾石难以侵蚀,极易沉积,不易长距离搬运。多沿河床底部 滚 动式 推移前进。 3 ) 0.05 ~ 2mm 的砂粒 ,尤其是细砂,要求始动速度与沉积速度相差也不大, 而且始动速度最小,易搬运、易沉积,极为活跃。多呈 跳跃式 搬运。 4 )< 0.05mm 固结的粉砂和泥粒 ,要求始动速度很高,但沉积速度很低,一 旦侵蚀起来后,长期 悬 浮 ,很难沉积,在平静 的沉积盆地里沉积下来。 对于 未固结的粉砂 和泥粒, 始动速度和沉 积速度都很低,很难沉 积。 5 )在一定流速下,所搬运的颗粒是一个群体,而不是某粒级,既有悬 浮体,也有跳跃体,甚至滚动体。 6 )随流速降低,碎屑颗粒从粗到细依次沉积——沉积分异。但是,流 速频繁变换,则形成混杂堆积。 注:随流速增大,同一颗粒的运动方式可以变化。 随流动强度变化,流水所能搬运最大悬浮 和滚动颗粒的关系曲线( R.G.Walker , 1975 ) ( 3 ) 碎屑物沉降速度 斯托克斯 ( G.G.Stokes , 1850 ) 沉降公式: (实验条件:实验室、静水、恒温 20 ℃、球体< 0.1mm 、粘度、密度不变)。 ν—— 球体沉降速度 g —— 重力加速度 r —— 球体半径 μ—— 水的粘度 ρs 、 ρ—— 球体和水的密度 意义: 1 ) 当介质、碎屑一定后,颗粒直径与沉降速度呈正相关。 2 ) 当介质、粒度一定后,颗粒比重与沉降速度呈正相关。 故自然界中,大而轻的常与小而重的颗粒沉积在一起。 3 )可以进行粒度分析 —— 莎巴宁法。 魏德尔 认为碎屑是不规则的颗粒,沉降速度应改为: ν p —— 碎屑沉降速度 g —— 重力加速度 r p —— 碎屑半径 μ—— 水的粘度 ρs 、 ρ—— 碎屑和水的密度 两个公式比较: ν p =64% ν 比较后看出,碎屑颗粒因形状不规则,表面积增大, 沉降速度仅为规则颗粒的 64% 。 实验证明,当体积相同时,假定球形颗粒的沉速为 100 ,则椭球为 84 ~ 61 ,立方体为 74 , 长柱体为 50 ,片状为 80 ~ 38 。片状颗粒搬运最远,与泥沙在一起。 ? ? ? ? ? ? s p 2 p gr 7 1 ? ? ? ? ? ? s 2 gr 9 2 9 2 : 7 1 ? ? ? p 2. 风的机械搬运与沉积作用 ? 是仅次于水的搬运与沉积介质金博体育。 ? 可以将内陆砂尘搬运到海洋,也可以将海滩砂搬运到内陆。 ? 仅能搬运碎屑 。 ? 密度和粘滞性小于水。 ρ w =1000kg/m 3 , ρ a =1.22kg/m 3 ,( 15 ℃) 在相同流速里,风搬运的粒度约为水体的 1/30 ,大大小于水体。 一 般仅搬运砂级以下颗粒,故往往砾石滞留于原地,粗砂靠近物源地。 ? 作用的空间范围大,从低处到高处。 30 3 . 28 800 00122 . 0 1 ? ? ? ? ? ? ? ? ? ? ? ? ? 第十章 风的地质作用 ? 风的搬运作用 沙尘暴 ? 搬运方式 ( 1 )跳跃:占 70 ~ 80% ,一般是< 0.5mm 颗粒,尤其细砂( 0.1 ~ 0.3mm )最为活跃,呈弓形 轨迹,角度一致( 10 °~ 16 °)。 ( 2 )蠕动(滚动):< 20% ,一般是 0.5 ~ 2mm , 更大的颗粒一般原地不动。跳跃和蠕动的搬运距离 近,多在来源地附近堆积形成砂丘。 ( 3 )悬浮:< 10% ,小于 0.1 ~ 0.2 毫米的颗粒,可 搬运很远。 ? 空气密度小,风速变化快,搬运的砂粒粒径范围窄,一旦减速便沉积,故颗粒大小较均匀 —— 分选好 。 ? 颗粒活跃,碰撞较多, 表面较圆,具“沙漠漆” 。 ? 形成 大型交错层理 ,层系厚度达几十厘米~几米。 ? 沉积:( 1 )风速降低。( 2 )遇障碍。 ? 莫斯( A.J.Moss , 1963 )“推移障碍”:松散砂粒容易移动, 一旦聚集、彼此相靠,便稳定下来形成沙丘。 供给不足时,迎风坡遭侵蚀,背风坡沉积,导致沙丘向 前移动;当砂粒足量供给时,迎风坡和背风坡均有沉积。 砂丘迁移示意图 风成砂的跳跃轨迹( R.A.Bagnold , 1941 ) 3. 沉积分异作用 ? 是指 依据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有规律地依次沉积 。 具体分为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沉积物随流速和运移能力降低,按其物理特性(大小、形状、比重 等)在地表依次沉积。 ( 1 ) 颗粒大小 水流方向 砾岩 砂岩 粘土岩 ( 2 ) 形状 粒状近源沉积,片状远源沉积,常与粘土沉积一起,沉积岩层面常 见白云母碎片。 ( 3 ) 比重 粒度相同时,重者先沉积。粒度不相同时,比重大而体积小者可以 与比重小而体积大者沉积一起,例如金、锆石等重矿物与石英砂堆积。 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的变化:随着碎屑物质被搬运的 时间和距离增长,不稳定成分逐渐变少、粒度逐渐变小、圆度 逐渐变好、球度有所增高。 碎屑湖泊沉积的理想模式 (据特温霍费尔, 1932 ) 现代青海湖沉积物分布 (据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1979 ) (二)沉积物重力流搬运与沉积作用 是指介质里含有 大量 沉积物质,呈 悬浮态(自悬浮) 高密度与介质 混合一起金博体育,在重力下 沉积物沿斜坡由高处向低处运移 , 沉积物处于主动 状态 。例如泥石流、浊流等。 沉积物重力流是一种密度流。密度流还包括海洋因温度差异形成的 寒流、等深流,因盐度差异形成的盐水楔等。 1. 分类 米德尔顿和汉普顿根据颗 粒的支撑机理和堆积的沉积物 类型,将沉积物重力流分成 泥 石流 、 颗粒流 、 液化沉积物流 和 浊流 。 ( 1 ) 泥石流 (碎屑流) 水介质中含有大量的粘土和砂(水含量仅 40 ~ 60% ),高度混合, 形成具有一定密度和支撑强度( 屈服强度 )的载体(砂泥浆),将砾石、 岩块悬浮搬运。 如含砾泥岩。 ( 2 ) 颗粒流 介质中主要含有砂粒,少量粘土和砾石,由于颗粒之间 相互碰撞 产 生的支撑应力,使颗粒悬浮于流体中。 例如: 西部地区的 岩块崩塌流、雪崩流 (底部气垫、前部气浪); 火山碎屑流 (底部气垫、前部气浪) ; 风成砂丘突然崩塌,沿坡体形成的 砂流 ; 水底坡度变陡地带,沉积物因断层金博体育、地震或暴风浪的 强烈震动作用,崩落、液化,高速向深处流动形成的流体。 ( 3 ) 液化沉积物流 当碎屑缓慢堆积时,其重量由下覄沉积物所支撑,孔隙压力等于静水压力。 负荷增大,孔隙减小,孔隙水向侧方挤压出去,达到固结。 当大量碎屑快速堆积,下覄沉积物难以支撑上覆急剧增加的重量,部分碎屑 重量传递给孔隙流体,孔隙压力大于静水压力,形成 超孔隙压力 ,使颗粒悬浮、 “沸腾”、液化,形成高密度流体。 砾石孔隙大,粉砂、粘土凝聚性较好,不易形成超孔 隙压力。 液化沉积物流常发育于中细碎屑岩中。 ( 4 ) 浊流 沉积物靠 紊流 或由紊流的向上分力(上举力)支撑悬浮,在重力作用下搬运, 与介质组成高密度流体。如砾、砂、泥的沉积组合体。 引发原因:地震、海啸、暴风浪、构造运动等震动、或失重。 浊流、紊流与沉积物悬浮三者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三者关系为: 紊流 沉积物悬浮 浊流 扰动作用 重力作用 紊流作用 2. 浊流发育阶段 鲍玛 ( A.H.Bouma , 1962 ) 提出四个发育阶段 : a. 三角洲阶段 :河流将大量沉积物带到湖、海盆地,堆积成三角洲。 b. 滑动阶段 :因某种作用震动,开始液化,整体向下方缓慢滑移,随着水量增加, 速度加快。 c. 流动阶段 :流体速度加快,内部出现速度分层,粗粒涌向前端。 d. 浊流阶段 :沉积物与水高度混合,形成悬浮态高密度流体,随流动速度加快,冲 刷、侵蚀下部物质,增大规模。内部分层。平面为锥形或扇形堆积 体。 具有高浓度悬浮沉积物的河流 ( H.S.Bell , 1942 ) 突发高速型浊流的形成示意图 ( A.H.Bouma , 1962 ) 3. 浊流内部构造 一般分为三部分: 头部 :呈舌状、比体部厚,粒度最粗、密度最高、流速最快, 侵蚀能力最强,冲刷痕与刻痕发育, 以侵蚀搬运为主 。 体部 :厚度较均匀,粒度较细,密度降低,流速减缓。 尾部 :厚度迅速变薄,粒度变细,密度最低,流速减缓, 以沉 积作用为主 。 高速浊流内部划分图 ( G.V.Middleton and M.A.Hampton , 1973 ) 4. 鲍马层序 粒 度 分层 编号 鲍马层序分段 ( 1962 ) 解 释 泥 E 内浊流沉积 (一般为页岩) 深海沉积作用或细粒的、 低密度浊流沉积作用 粉砂 D 上平行纹层(水平层理) ????? C 波纹、波状、包卷交错层 理 下降流动体制的下部 细砂 粗砂 底部含 砾 石 B 下平行纹层 (平行层理) 上升流动体制形成的平坦 床沙 A 块状、粒序层理 底部发育槽模 上升流动体制快速沉积作 用或流沙形成(?) (三)碎屑结构与碎屑成熟度 1. 碎屑结构 包括 粒度 、 圆度 、 球度 、 形状 、 分选度 、 支撑类型 和 孔隙 等方面。 ( 1 ) 粒度 指碎屑颗粒的最大视直径。 测量方法: 放大镜、显微镜、 筛析法、莎巴宁法等。 ? 粒度划分方法: 1 ) 自然粒级法 砾 > 2mm 砂 2 ~ 0.05mm 粉砂 0.05 ~ 0.005mm 泥 < 0.005mm 适用于水利学研究,与尤氏图相吻合。 2 ) 粒级法 Ф = - ㏒ 2 d d —— 颗粒直径( mm ) 有利于粒度统计与绘图。 Ф 值粒级与教材划分对照表 相应粒级分别称为相应结构 ,如砾状结构、细砂结构等。 粒级 Ф 值与 mm 教材 粒级 Ф 值与 mm 教材 粒级 Ф 值与 mm 教材 砾 巨 砾 < -8 > 256 > 1000 砂 极 粗 砂 / 巨 砂 -1~0 2~1 2~1 粉 砂 粗 粉 砂 4~5 0.063~0.0315 0.05~0.03 卵 石 -8~-6 64~256 250~1000 粗 砂 0~1 1~0.5 1~0.5 粗 砾 -6~-4 16~64 50~250 中 砂 1~2 0.5~0.25 0.5~0.25 细 粉 砂 5~8 0.0315~0.0039 0.03~0.005 中 砾 -4~-2 4~16 10~50 细 砂 2~3 0.25~0.125 0.25~0.1 细 砾 -2~-1 2~4 2~10 极 细 砂 / 微 砂 3~4 0.125~0.063 0.1~0.05 泥 > 8 < 0.0039 < 0.005

  GB T 32610-2016_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_高清版_可检索.pdf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