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球盟会-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全国服务热线:400-023-4588
客户案例CASE
当前位置: 球盟会 > 客户案例
金博体育《水浒传》中鲁智深在潘家酒楼救了金老汉的女儿金翠莲里面包含了潘金莲是巧合吗?还是作者有意为之?
添加时间:2023-12-17 22:02:21

  金博体育在《水浒传》里,有这样的情节。九纹龙史进到渭州找师傅王进,在茶坊与小种略府提辖鲁达结识。鲁达听说过史进的名字,便手挽手走出茶坊找地方吃酒。

  在街上,史进看到自己的开手师傅“打虎将”李忠,在街上卖艺。鲁达便邀请李忠一起去吃酒。

  “三个人拐弯抹角来到州桥之下一个潘家有名的酒店门前……”。“三人在潘家酒楼济楚阁坐下”。鲁达要了酒菜与史进,李忠谈的正尽兴,忽听见隔壁有哭声。鲁达觉得烦躁,将碟子扔在地上,酒保来问,鲁达询问哭声缘由,并让哭者进前看看。

  这才引出金老汉和女儿金翠莲,因流落渭州被镇关西欺凌要钱的事来。从而使鲁达抱打不平,打死镇关西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路。

  鲁达三人去的是潘家酒楼吃酒,遇到了金老汉和女儿金翠莲。“潘金莲”的名字在这里已经暗喻出来了。这应该是作者有意安排的。

  金翠莲和潘金莲两个人背后,是最后上了梁山的两位好汉——鲁达和武松。这两个在《水浒传》里的重要性,只需要看描述他们的篇幅就清楚了。

  鲁达为救金翠莲,丢了官职出家做了和尚,一路上了二龙山。武松为兄报仇,丢了都头之职,一路走来也是上了二龙山。

  很显然,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金翠莲与潘金莲似同一个女人,不同遭遇的情况下,两位好汉鲁达与武松几乎相同的结果。是要展现出北宋末年,那个腐朽的社会现实状况。

  于是,有人说鲁达是第一个见到潘金莲的人。这就不好说了,但是,鲁达与武松都是遇到一个女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水浒传》中鲁提辖嫉恶如仇,知道金翠莲父女遭郑屠郑关西欺侮,而失手打死了郑屠户,救出金翠莲父女。而藩金莲是因与西门庆苟合成奸而毒杀武大,终被武松杀死。金翠莲与潘金莲是两个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故事情节里出现,名字里有两字相同纯属巧合,作者亦是无心要两个女人有所关联,因其关联与否实在没什么意义,所以谈不上有意无意而刻意为之。

  酒楼为一姓潘的老板所开,含有一个“潘字,在酒楼中卖唱的弱女子金翠莲的名字中有“金“莲二个字,而武大郎之妻名叫潘金莲。这是否是巧合还是施耐庵有意为之呢?

  依我之见,这一定是施耐庵有意为之。纵观《水浒传》中,对女性的描写除了上梁山的女杰之外大多不堪,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等皆属下作之人,而潘金莲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勾引小叔武松不成,在王婆的撺掇之下,与西门庆勾勾搭搭,为了与西门庆双宿双飞,竞用砒霜毒害了本夫武大郎,可说是罪大恶极。

  《水浒传》中鲁智深在潘家酒楼救了金老汉和他女儿金翠莲,这里包含了潘金莲的名字,这是单纯的文字巧合还是施耐庵有意安排的呢?

  《水浒传》是一本才子书,而才子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致深刻,不浪费笔墨也不遗漏任何细节,语言和情节的设定几乎全部合情合理,所以才被历代读者喜欢,经久不衰。书中包含潘金莲名字这个细节并不是现在才被读者发现,早在清朝时期,大才子金圣叹在读《水浒传》时就已经发现并做了批注,金圣叹在批注中说:“看他有意无意将潘金莲三字分作三句安放入,后武松传中忽然合拢将来,此等文心都从契经中学得。”金圣叹认为施耐庵是有意采取暗含的文学表达方法,从而为下面武松和潘金莲的故事做铺垫。这样就将四个人的故事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对四个人在相同封建社会背景下,不同命运结果的描述,用人物故事相对照的文学手法,启发读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先看金翠莲和潘金莲两个同是出身在社会底层女人的对比。两人都是地位低下的使女出身,同被大户人家强占,(郑屠户强占金翠莲,张大户强占了潘金莲)两人对待被大户强占的态度也都是抗拒,金翠莲的方法是哭啼啼的逃避,而且敢于将自己的遭遇向别人诉说,结果幸运的被鲁智深救下,后来被赵员外收养并纳为小妾,并且知恩图报,帮助无处安身的鲁智深躲避官府追查,将鲁智深安排进寺院做了和尚,这才有了后来江湖上大名鼎鼎的“花和尚鲁智深”。

  潘金莲的方法是找人告状,可是她既办错了事又找错了人,她向女主人告状,希望女主人还她公道,可她也不想想,女主人和张大户是一家人,怎么可能为了一个低微的使女和当家的撕破脸皮,破坏自己的家庭,而且把一个比自己年轻漂亮的女人留在身边,每天和自己的男人鬼混,那是对自己最大的威胁,结果潘金莲被张大户报复卖给了武大郎。从此潘金莲自暴自弃,勾引武松不成,转而勾搭奸夫西门庆毒害了武大郎,结果被武松杀死。从此江湖上也就多了一个手段狠辣的“行者武松”。

  金翠莲和潘金莲两个人,从出身、身份地位、人生经历都极其相似,命运却截然不同,难免令人唏嘘!

  我们再看《水浒传》中最受读者喜爱的两个人物,鲁智深和武松的人生对比。鲁智深本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官,因为金翠莲的事情,抱打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避罪而流落江湖,从而走上了另外一种生活道路。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大闹野猪林、落草二龙山、梁山大聚义、他明明身处险恶的江湖,却活的简单自在,行侠仗义,锄强扶弱,从不滥杀无辜。直面人生,随遇而安,坦然接受命运。直至随潮圆寂,修成正果。

  武松是山东清河县人,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自幼习武,性格急侠好义,嫉恶如仇。景阳冈打虎名扬天下。后因怒杀毒害兄长的潘金莲和西门庆,被充军发配至孟州。从而上演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二龙山聚义、梁山大聚义,征方腊等惊险纷呈的人生经历,直至出家六合寺,成为清忠至圣祖师。

  鲁智深和武松的人生改变都是因为女人,前者救了一个女人,后者杀了一个女人,不同的选择却有一个殊途同归的结果,都出家修成了正果,结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施耐庵正是通过对四个人的人生对比描写,告诫世人,无论你出身如何,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一定要安分守己,要遵守道德更要遵守法纪,不可任性妄为,否则人生不会有好结果。

  我在一篇文章中,专门写到了这个问题。鲁达的故事中,不仅隐藏了潘金莲,也带出了潘巧云。这一点,金圣叹没有完全看出来,所做的评点也是不知所云。

  我在破解《水浒传》终极密码之后,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再思考,再辨析,其中的隐喻就非常直白了。施耐庵完全是按照《水浒传》的总体架构,特意把这几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和人物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手法,把北宋的事与明朝的事关联起来,集中表现《水浒传》的主题。

  渭州城小种经略府提辖鲁达,在茶肆中遇到了史进,两人一见如故,相约去喝酒。大街上,鲁达、史进又遇到了打虎将李忠。李忠的出现 ,其实就预伏了潘金莲、潘巧云与金翠莲的关联。因为,李忠也是隐伏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究竟是谁,待讲到李忠之时再说。

  鲁达力邀李忠一同去喝酒,三人便来到了潘家酒楼。在这家酒楼,鲁达遇到了金翠莲和他的父亲金老。

  潘家酒楼,加“金莲”,当然就隐含了潘金莲。施耐庵以这种“文字游戏”隐写故事,甚至隐藏历史,远不止这一处。开篇故事所写的洪太尉,第一个梁山好汉故事中的朱武,就构成了“朱洪武”,很巧妙的把明朝的隐秘融入了北宋梁山的故事中,一击双鸣,天衣无缝,还不易被察觉。

  因而,潘家酒楼、金翠莲与潘金莲遥相呼应,同样是一击双鸣的手法,再一次把北宋与明朝联系在一起。

  朱武的名字夹了一个“洪”,就是“朱洪武”,而金翠莲名字中间的“翠”,则又遥呼潘巧云的被杀之地“翠屏山”。这也是以北宋梁山的故事,隐写大明历史的一处伏笔。

  那么,金翠莲、潘金莲、潘巧云这三个《水浒传》中的女人到底有什么联系,这其中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神机”呢?

  我的一篇关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暴力假正义之名横行的文章,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因为受传统读法的影响,一些水浒爱好者对此十分不解。绝大多数持反对意见者,都认定渭州城的镇关西就是郑屠。因而,鲁提辖是行侠仗义,打死了镇关西。

  施耐庵的文字游戏端的厉害,骗过了五百年以来的读者,这回书的回目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但内容上却是镇关西打死了郑屠。如此指东打西的写法,还不止一处。书中的镇关西不是别人,就是鲁达。这是鲁达自己说的,书中有非常明确的描述,在此不做重复解读,只说与本回答有关的事情。

  把郑屠说成是镇关西的,正是金翠莲父女。郑屠也是投托了小种经略相公,若是他也叫镇关西,鲁达难道不知道?施耐庵特别的给金翠莲父亲叫了一回“金二”,这其中大有隐喻,暗指的就是北宋速亡的“宋金海上之盟”。

  我之所以说鲁达自己说自己是镇关西,郑屠绝对不是镇关西,最重要的依据还不是鲁达说的“洒家不枉了叫做镇关西”,而是这句话之前的:“洒家自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廉访使即廉访使者,是宋徽宗在政和年间由“走马承受公事”改过来的官名金博体育。

  走马承受臭名昭著,干预边事,欺压边将,鱼肉百姓,无恶不作,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镇关西”。那么镇关西为何又是“关西五路廉访使”呢?因为,童贯曾经“审关西五路事宜”。由此,《水浒传》中的镇关西,其实隐写的是童贯。

  书说简短,鲁达在渭州城的故事,写的就是“宋金海上之盟”。这个盟约却是导致北宋迅速走向灭亡的亡国之约,其主要内容是北宋与金国联合夹攻辽国,然后,两家平分利益,北宋由此实现“复燕”计划。

  这个亡国盟约是童贯一手启动的,其过程全部隐藏在鲁达与曾头市的故事中。这重隐喻我已经写过多次,不再啰嗦,只讲“宋金海上之盟”所造成的后果。

  却说梁山好汉被张叔夜击败,在“副贼”被擒后投降招安,随之去打方腊。方腊被擒斩之后,应金国之约,宋徽宗派童贯去攻打幽州。但是,北宋军队毫无战斗力,两次被残辽击败,狼狈逃窜。《三朝北盟会编》中,“招安巨寇”杨志就是种师道手下的“选锋首”。后来金博体育,杨志又在种师中手下抗金。

  因而,渭州城的两个种氏经略相公,其实也是为后来的“宋金海上之盟”伏线的。正史中,种师道就是“老种”。施耐庵故意把两个种氏经略相公写成父子,其实却是兄弟。杨志先后在老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做先锋敢死队队长,不正是鲁达的故事吗?

  小种经略相公在鲁达犯罪之后,说了一句话,暗示了日后的鲁智深还将回到种师道军中,去边庭上效力。这句话说的是:“怕日后父亲处边上要这个人时,却不好看”。

  所以,鲁智深与杨志联手打下了二龙山,后来,又在夜夺曾头市的时候,会师于正北。正北是哪里?不言而喻金博体育。

  北宋拿不下幽州,宋徽宗又指令赵良嗣(马植)与金国联络,许以重金,请金国帮助攻打幽州。金国如约攻陷幽州,进行疯狂洗劫,连人带物劫掠一空。然后,把一座空城交给了北宋。

  过了一年,金国觑破北宋军力孱弱,发起了灭宋之战。北宋刚刚到手的燕云之地,全部被金国“赶打出来”,“宋金海上之盟”变成了真真切切的“虚钱实契”、“强媒硬保”。这个“媒”,其实就是马植。

  而灭掉辽国与北宋的元凶之一就是“照夜玉狮子”的主人,完颜阿骨打的次子斡离不。这岂不是“金二”吗?《水浒传》中所有姓赵的,都是隐喻的赵宋官家。金二、金翠莲与赵员外的关系,也是宋金海上之盟的隐喻。

  金翠莲的事情讲清楚了,他们父女的故事中就隐藏了“宋金海上之盟”。这段历史的隐喻,真的是太明显了。

  金翠莲的故事隐藏了北宋的亡国历史,那么因她而带出来的潘金莲、潘巧云,又是如何隐喻明朝历史的呢?

  历来,都没有说清楚朱洪武“误走”的妖魔是什么。其实,对于大明王朝而言,这个妖魔就是“孙立”,说的是朱元璋立孙子朱允炆为皇帝。

  朱允炆做了皇帝,便迫不及待的听从齐泰、黄子澄的主意,立即实施“削藩”,不讲策略的对叔叔们下手。削藩终于逼反了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朱棣是在书中反复出现的,最明显的一处,就是“三月初三”。这一天,就是朱棣所封的“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的诞辰,也是玄武大帝所降服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下界“替天行道”的引发之日。

  潘金莲的故事中,王婆说了一句话:“那娘子戊寅生,属虎的,新年恰好九十三岁”。这句话可谓惊天动地,细思极恐。其中隐藏的历史就是朱元璋去世,建文帝登基。戊寅年即1398年,翻过年来,就是大明朝的“新年”建文元年。这一年金博体育,朱允炆就是九十三岁。

  朱棣夺位成功,也试图削藩,但他吸取了朱允炆的教训,取得了成功,这便是潘巧云被杀于翠屏山的隐喻。

  现在,我还没有破解“巧云”以及翠屏山是何寓意,与历史真实有何联系。一旦破解这个藏得相对比较深的隐写密语,潘家酒楼、金翠莲、潘金莲、潘巧云之间的联系便更加紧密,施耐在这些故事中隐藏的寓意也就更加直白了。

  《水浒传》是一部隐藏着历史,赞颂梁山好汉“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史诗级巨著。施耐庵以皇位传承为“天地循环”之理,符合“天道”的皇帝才是好皇帝。否则,就都是妖魔。

  北宋王朝因为“金匮之盟”,赵光义从赵匡胤的世系传承中夺位,导致了天下大乱,最终速亡于“宋金海上之盟”。

  朱洪武因为“孙立”也违背了“天地循环”礼律,越过朱棣这辈,直接立孙子为皇帝。朱允炆不谙治国之道,挑起了靖难之役,天下不太平,百姓再遭战乱之苦,同样是“妖魔”。

  施耐庵抨击这两次违背“天道”的妖魔传位,其目的就是要使“天下太平”,百姓受些快乐,同享“人乐太平无事日”。“天道”即人心,这是施耐庵在书中要表述的终极主题。

  因而,《水浒传》以如此巧妙的笔法,以潘家酒楼、金翠莲、潘金莲、潘巧云的隐线联系,把北宋、大明朝的“妖魔”串到了一部小说之中。又在书中反复围绕主题,隐写历史真实。施耐庵的隐喻手法极其高明,五百年以来无人能破解,这恐怕是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一大文学奇迹,施耐庵出神入化的笔法,也是超群绝伦,无人可及。

  而施耐庵在书中寄托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更是可以超越时空的宏大史诗,古今中外恐也仅此一部巨著而已。

  《水浒传》中鲁智深在潘家酒楼救了金老汉的女儿金翠莲,不仅包含了潘金莲,还包括了潘巧云.这是作者故意为之,要以金翠莲的美好归宿来对比潘金莲、潘巧云的这些水性杨花女人的悲惨结局,从而进行道德的审判。

  1、鲁达上潘家楼喝酒,听隔壁卖唱女金翠莲哭哭啼啼搅了酒性,再一听说镇关西欺凌要钱的事,正义感爆棚,化身奥特曼,卷起袖子开干,要打镇关西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结果那镇关西还真不禁打,跑到阎王殿喝茶去了,救人的鲁达变成杀人的鲁智深,只好跑路了。

  2、潘巧云这个风韵寡妇,改嫁杨雄后也算过上好日子,冬天再也不怕被窝冷了。可是杨雄公务忙,潘巧云这寂寞的心就难受了,琢磨着红杏出墙才好看,所以跑去勾搭了个和尚裴如海,还陷害发现这事的石秀。石秀就设计与杨雄一起骗潘巧云上翠屏山,揭破真相后,杨雄怒杀潘巧云,摘除绿帽子,上梁山玩儿去了。

  金翠莲的来历就是潘金莲的“金莲”、潘巧云丧命的翠屏山的“翠”,两个被施耐庵恨之入骨的潘姓女人到堆,合成了这个卖唱的女子金翠莲的名字,施耐庵并且还给她留了一个很好的归宿,成了赵员外的小妾,从此过上了丰衣足食无忧的生活。

  施耐庵把潘金莲、潘巧云写得很惨,都是不知廉耻、偷人通奸的女人,最后都落了个被杀的下场,反而这个金翠莲一个普通的卖唱女子落了个好归宿呢,只因为施耐庵太恨“潘”这个姓了,这里面还有段公案在里面。

  施耐庵曾是张士诚手下,这个主公对士兵还很不错,所以施耐庵心里面还是挺敬佩张士诚的。张士诚有个女婿叫潘元绍,张士诚很器重他,还把宝贝女儿许给其为妻,哪知这个潘元绍却是个狼心狗肺的人,在朱元璋攻打苏州时,与其兄潘元明一起反叛,导致了张士诚兵败身死。

  施耐庵这个部下,当然恨卖主求荣的潘元绍,这倒不是因为张士诚把女儿嫁给了潘元绍而生恨,否则就是另一个狗血的爱情故事了。

  总之施耐庵就连带“潘”这个姓都恨上了,大笔一挥,两个不守妇道的女人就摆在《水浒传》中,还要被好汉亲手杀了才解恨。

  潘金莲、潘巧云其实就是潘元绍、潘元明的化身,而武松、杨雄就是张士诚手下的士兵化身,两人杀了两女人代表着为张士诚报了仇。手刃卖主求荣的仇人的理想在书中施耐庵做到了,从某种意义来说,武松、杨雄其实就是施耐庵自己。

  了解了这段公案,就知道金翠莲乃是潘金莲、潘巧云两人组合成的,取“金莲”二字,中间穿插了个潘巧云丧命的翠屏山的“翠”字,所以很明显是施耐庵有意为之,金翠莲将见证另外两个不守妇道女人悲惨被杀的下场,好出施耐庵心中的一口恶气!

  当时,史进要找师父王进,路过渭州,碰到了还是提辖的鲁智深,当然,那会儿鲁智深还没出家,他叫鲁达。

  鲁智深对史进的名声颇有耳闻,又见他长得高大,像个好汉,所以邀请他喝酒。路上,又碰到史进的开手师父打虎将李忠,三人遂一起到潘家酒楼一起喝酒。

  喝酒的时候,一直有哭哭啼啼的声音,鲁达一问,这才知道是金翠莲。再后来,大家都知道了,鲁达问清金翠莲父女,于是给了他们十五两银子,又三拳打死镇关西,先是逃亡江湖,后来出家做和尚,再救林冲,直到落草二龙山,归入梁山。

  拳打镇关西郑屠之前,鲁智深是在“潘家酒楼救了金翠莲父女二人”,仔细看,这里面包含了“潘金莲”三个字。这是巧合,还是作者有意为之呢?

  有人说,这是为了引出潘金莲之事,也有人说这是暗示,潘金莲的出现,害了武松,金翠莲也耽误了鲁达的前程。

  先说潘家酒楼。宋代历史上,的确有潘家酒楼,不过不在渭州(当然渭州也可能有),而是在东京汴梁城。除了潘家酒楼,东京城有名的还有樊楼、和乐楼、会仙酒楼、欣乐楼、时楼、班楼、八仙楼、太和楼等。

  施耐庵可能是把东京的潘家酒楼,挪到了渭州而已。在书中,潘家酒楼跟樊楼一样,只是代表高档的酒店,没有其他意思。

  再说金翠莲名。被郑屠霸占的金翠莲,其实名是“翠莲”,翠莲是一种植物,但是在古代多用来作为年轻姑娘的名字。

  比如,《刘墉传奇》中,有一个姑娘叫“白翠莲”;《儿女英雄传》中,碧桐有两个女儿,其中一个就是碧翠莲;《唐三游释厄传》中,有一位李翠莲;《宝文堂书目》中,有一位快嘴李翠莲;《靖江宝卷》中,有一位方翠莲等等。

  正史中最有名的一位“翠莲”,就是试图勒死嘉靖帝的十六名宫女之一,叫“邢翠莲”,《万历野获编》中也曾提及;《明孝宗实录》中,也提到过“翠莲”;《同治朝实录》中,提到一个民女“郭翠莲”;《江宁府志》中说过,赵淮有一名小妾叫翠莲等。

  至于“金莲”,本来就可以代指裹了足的女人小脚,所以也常常用来代指女人,甚至干脆就用作女人的名字,潘金莲就是一个例子。

  而在唐宋元明清的诗词、杂剧、戏曲、小说中,“金莲”就更多了。如果看前后文,你会发现,还有“宋玉莲”。

  所以,无论是“潘家酒楼”,还是“翠莲”“金莲”,在古代都是很常见的地名、人名。所谓在“潘家酒楼救了金翠莲”,是包含“潘金莲”,顶多只是巧合罢了,根本不是作者有意为之。

  金翠莲出场在第二回,而潘金莲出场则是第二十四回,中间隔了二十多回。换个角度想,即便作者要用金翠莲,引出潘金莲,也不会隔那么久。

  其实,书中有很多一样的,尤其是绰号。比如大名府的闻达,绰号也是“大刀”;李成的绰号,也带有“天王”;甚至还有同名的人物,比如毕胜,一个是御前大将军,一个是田虎部下的降将。

  当然是作者有意为之。说鲁智深、鲁提辖救了金老儿和金翠莲的确是真。就像红楼梦借假隐真一样,正是假隐藏掩盖了真,也即救了真。鲁智深救了金老儿和金翠莲就是救了真,“金老儿”或“老金儿”就是真。“金”是富贵、富裕珍贵的东西,“老金”就是一直珍贵的意思,这样一直珍贵能使人使囯富强的文化岂不是真。因为鲁智深文化理念不认识不认可这种珍贵的真,作者珍贵的老金真意正是要拯救这种浮浅、鲁莽而又自以为真和深的世俗文化理念,因此又存在着互救的关系。鲁智深救金是为了暂时掩盖营救,而金老儿救鲁智深是为了避免“提辖”之大害。

  文人写书,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都是在写自己的金博体育、社会的历史,自己个人的主观意识等。他们总是把自己的喜好、特长、怨恨、理想等通过塑造人物,设置情节,编排结果等来体现。曹雪芹诗词歌赋、中医佛学、官场规矩等方面比较在行,于是,《红楼梦》里诗词歌赋就多,牵涉佛学及寺庙的情节多,揭露官场的黑暗也多。施耐庵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爱恨情仇,施耐庵曾与元末起义军首领张士诚手下公事,张对士兵比较仁义,施耐庵打心眼里还是挺敬佩他。

  张士诚的队伍里名将军叫潘元绍,张士诚很器重他,还把心爱的女儿许给其为妻,可这个潘元绍却恩将仇报的人,在朱元璋进攻姑苏城时,与其兄潘元明叛变投敌,加速了张士诚义军的灭亡。

  施耐庵在兵败后,流落他乡,日后写书,非常痛恨卖主求荣的潘元绍,为泄私愤,编出两个不守妇道的潘姓女人就摆在《水浒传》中,还要被好汉亲手杀了才解恨。

  在水浒传中,如潘巧云、潘金莲、金翠莲、阎婆惜、顾大嫂、孙二娘,从这些人的名字来看,好像没什么技术含量,太普通了。顾大嫂、孙二娘简直就是邻家的一种称呼。而且潘金莲、潘巧云都姓潘,难道没有别的姓氏了么?所以,施耐庵老先生对女人的命名简直是太low了,这一点是水浒传中的败笔之一。

  《水浒传》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有其重要的艺术价值,但是不能够人已解读,只能从作品的本身来看这部著作的艺术价值。当然《水浒传》中有很多地方作者讲得不是很明白,导致今天还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决。其实我认为很多施耐庵老先生也没有什么解读,就是按照自己的心情写一写。可是由于介绍得不清楚,让今天的读者读起来感觉有很多未解之谜,当然这也可以理解。

  《水浒传》中鲁智深在潘家酒楼救了金老汉的女儿金翠莲,里面包含了潘金莲,是巧合吗?还是作者有意为之?